牛希济

作品数:24被引量: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宗强张兴武李博昊吴夏平董银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泗阳县众兴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晋阳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牛希济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知行合一
《东方娱乐周刊》2024年第4期178-180,共3页豆帅帅 
牛希济的文学理论思想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倾向,集中于《文章论》《表章论》二篇。《文章论》继承并发展唐儒文道观,主张以仁义教化为本,反对“淫靡之文”。《表章论》体现牛希济文章的辨体意识,提出策文、奏议的写作应...
关键词:牛希济 《文章论》 《表章论》 文学理论 
美感与联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1年第2期6-7,共2页朱光潜 
什么叫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
关键词:类似联想 接近联想 绿罗裙 曹孟德 萤火虫 牛希济 苏东坡 芳草 
花间“二牛”词艺术特色之比较
《西部学刊》2020年第21期131-133,共3页贺小娟 
牛峤与牛希济同为花间派词人,在他们的词作当中,表现出了在共同的艺术追求下进行个性化创作的一面。首先,牛峤词与牛希济词有相同的艺术选择。他们的词都有细腻传神的白描、情真意切且温丽隽永的表达,且都善于从民间取材,借鉴和吸收民...
关键词:牛峤 牛希济 花间词 艺术特色 
牛希济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考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3期99-103,共5页李博昊 
晚唐五代的文学家牛希济力主作文以"治化"为要务,其古文创作契合了此种理论主张,被视为一代之鸿文。牛希济亦以词名世,其词纵悱恻温厚,却与他的文学主张不尽相合。结合其时的社会情状及文人普遍的心态,或可对此加以阐释,同时还原一个更...
关键词:牛希济 文学主张 词作 契合 抵牾 
共赏诗苑异草奇花
《老年人》2020年第3期49-50,共2页张国鹄 
赏"异草"草,物之微者。一般人也许对它熟视无睹,而诗人却另垂青睐,把它移植到诗苑,而且加以精心养护。这就从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散发出一种特别诱人的芳香,给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你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野火烧不尽,...
关键词:绿罗裙 诗苑 牛希济 谢灵运 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 自然美 艺术美 
花间词人牛希济政论文探论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8期20-21,35,共3页李博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地理学视阈下唐五代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CZW036)
牛希济生当乱世,其提倡作文当以"治化"为务,欲通过文章挽救其时衰颓之政局。他的政论文多重教化,从政治角度阐释及评论古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庄重肃穆,为晚唐五代文坛所罕见,其中亦展示出牛希济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与理想破灭的凄凉心境。
关键词:牛希济 政论文 内容 心理 
平湖秋色
《宝藏》2015年第12期160-,共1页刘雪筠 
关键词:赏石文化 洞庭波 珠殿 牛希济 山水景观 临江仙 多丽 橘林 真境 海峡两岸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论牛希济词作的清淡之美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86-87,共2页刘艳峰 
牛希济是陇中著名作家,是"花间词派的"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写男女相思以及羁旅送别之作。由于受出身及个人经历的影响,牛希济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淡之美。
关键词:牛希济 花间词 清淡 
告诉你,为了那绿罗裙,我珍爱着每一株芳草——牛希济《生查子》赏析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5X期70-70,共1页王诗艺 
五代时期,朝廷苟安现状,君臣生活浮靡,因此五代词也形成了"香而软"的风格。很多五代作品故作娇态,格调低下。而牛希济的词则明显地与这些艳丽之词划清了界限。他的词融情与景,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显得清新自然、清淡绵雅。本...
关键词:清雅 婉约 
设想痴绝 情深动人
《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108-110,共3页陶文鹏 
人对某些事、某些人怀着深挚之情,经年累月,昼思夜想,不能释然,如痴似傻,这时就会产生设想、幻想,以虚为实,以幻为真。倘若诗人、词家对这种痴情深有体验,便有可能写出无理而情深的痴语。宋词中就有不少言情深挚动人、设想痴绝之句。下...
关键词:痴语 绿罗裙 牛希济 生查子 词家 词云 昼思夜想 秋千索 顾夐 吴文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