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部曲

作品数:130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献贞李振李蕊任东升朱卫兵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6-56,共11页凤媛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汉语观之变迁及影响研究”(21YJA751007)。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将他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茅盾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眼光向下”的分析路径,以及书写“整体的历史”的追求,纵横捭阖地...
关键词:茅盾 江南社会史 “农村三部曲” 
洪深“农村三部曲”中的民俗书写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44-48,共5页马曼清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剖析了江南农村的民俗风物、民俗活动、民俗信仰,而民俗书写对“农村三部曲”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作品中所展现的江南水乡风光及江南人民的民俗活动、民俗信仰为“农村三部曲”带来了新的审美向度。
关键词:洪深 农村三部曲 民俗书写 民俗风物 民俗活动 民俗信仰 
“时代性”的另面:茅盾“农村三部曲”的隐性艺术内涵
《东岳论丛》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李延佳 贾振勇 
“时代性”是茅盾文学世界的一个重要价值坐标。事实上,除了在“社会科学”指引下所建构的政治话语规范等显性内涵,“时代性”还包含更多的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隐性内涵,比如茅盾“农村三部曲”通过“仪式”等描写所展示的乡村凝聚力的变...
关键词:茅盾 时代性 农村三部曲 
新知
《现代妇女》2022年第11期60-60,共1页
历史人物中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的是管仲。“圆如望月,大如铜缸”是著名文人蒲松龄对煎饼的描述。一“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是明朝将领威继光的名句。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红...
关键词:农村三部曲 《红楼梦》 贾迎春 《春蚕》 蒲松龄 茅盾 
《咱们的退伍兵》 生动反映乡村面貌
《大众电影》2022年第8期50-51,共2页柳堡村小白 
《咱们的退伍兵》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85年出品的一部农村题材故事片。作为赵焕章执导的“农村三部曲”最后一部,影片讲述了退伍军人方二虎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带领乡亲们努力奋斗来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
关键词:上海电影制片厂 最佳故事片奖 农村经济改革 退伍兵 农村三部曲 农村题材 电影百花奖 赵焕章 
新时期乡村电影伦理的思辨与新构——赵焕章“农村三部曲”钩沉
《电影文学》2022年第12期99-104,共6页马恩扉页 
赵焕章导演的《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是新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乡村电影,具有现实性、伦理性、时代性等多重人文关怀,被人们称为“农村三部曲”。赵焕章导演的“农村三部曲”站在了农民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
关键词:乡村电影 伦理 “农村三部曲” 
论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蚕桑情节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年第4期153-156,共4页祝志满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编号:19ZDA266);2020年浙江传媒学院青年博士高层次培育项目(课题编号:ZC20PY016);2020年浙江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计划项目(课题编号:ZC20XJ026)。
因茅盾在嘉兴桐乡乌镇的童年经历,以及他对蚕桑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探求与感知,愈加凸显江南的地域化特色。以“老通宝”与“荷花”“四大娘”为代表的形象溯源于蚕桑之地的男女形象,他们固守与抗争的个性特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茅盾 农村三部曲 蚕桑 
四民社会的解体与茅盾的“农村三部曲”被引量:1
《励耘学刊》2021年第2期314-326,428,共14页罗维斯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科举制度的革废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CZW046。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以“农”的视角呈现了士农工商构成的四民社会在中国被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解体的生存样态。茅盾并未像同时期的左翼作家那样将“士”“商”作为“农”“工”的对立面,而是展现了士农工商共同面对外部势力冲击和内...
关键词:四民社会 茅盾 农村三部曲 
叶君健“精品再创造”翻译思想阐释——以茅盾“农村三部曲”英译为例被引量:2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98-103,共6页李奕 刘军平 
本文在考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叶君健有关翻译的观点及文章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并阐释其翻译思想中“翻译是精品再创造活动”的核心论点,指出其翻译思想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承传关系,并以他英译的茅盾“农村三部曲”为例,从语言、...
关键词:叶君健 精品再创造 翻译思想 
从霍俊萍表演艺术看五音戏中的“女性意识”
《中国戏剧》2021年第9期74-75,共2页马体亚 
五音戏,其前身又称"周姑子调",相传是清代咸丰年间山东章丘地区一名周姓尼姑擅长以说唱小调化缘,因其唱腔广受当地百姓欢迎,传唱甚广,所以这种日后流行于章丘清野一代的小调逐渐形成规模,并在同治年间形成了戏剧雏形。五音戏中蕴含的这...
关键词:五音戏 霍俊萍 表演艺术 农村三部曲 同治年间 女性情结 山东章丘 女性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