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勇

作品数:70被引量:1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史创伤意识形态创伤体验政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鲁迅研究月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变”与“不变”的三对“关键词”——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文学史研究一瞥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年第1期439-458,共20页许丽宁 贾振勇 
七十年来,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文学史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首先,学科同仁紧随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步伐,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其次,学科的文学史研究注重探寻“文学”本体性复归和“研究者”主体性价值...
关键词: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文学史研究 
“时代性”的另面:茅盾“农村三部曲”的隐性艺术内涵
《东岳论丛》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李延佳 贾振勇 
“时代性”是茅盾文学世界的一个重要价值坐标。事实上,除了在“社会科学”指引下所建构的政治话语规范等显性内涵,“时代性”还包含更多的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隐性内涵,比如茅盾“农村三部曲”通过“仪式”等描写所展示的乡村凝聚力的变...
关键词:茅盾 时代性 农村三部曲 
政治晦暗、思想阴影与艺术张力——从《动摇》人物塑造看茅盾现实主义的深化与拓展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年第3期271-294,共24页李延佳 贾振勇 
《动摇》是《蚀》三部曲中的一个独特存在。相比《幻灭》、《追求》,《动摇》明显弱化了人物烦闷情绪的宣泄,意在真实复刻大革命的斑驳乱象。尤其通过胡国光、方罗兰、孙舞阳的形象塑造,茅盾一方面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县级区域的农...
关键词:茅盾 《动摇》 人物塑造 革命叙事 现实主义 
画山画骨更画魂:经典教学的不满及其可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贾振勇 
经典的教学尤其是其细读的实施,既受限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刚性规定,又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宽容与否。在固有文学史教学模式中,经典教学的比重与分量难以大幅度提升,作为增量的选修课是目前较容易被采用的办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经典 教学 灵魂 
日月不出 爝火何熄——《狂人日记》百年祭被引量:4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7期59-67,共9页贾振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伤与中国现代作家独创性关系研究"(15BZW181)
由于小说观念的阈限,我们常常忽略、淡化乃至曲解《狂人日记》在现代精神史、心灵史上的真实位置。《狂人日记》乃现代中国疯狂文学之开山、中国文学真实语言之诗性桂冠。它以小说名世,却终究要跨出艺术之塔,直抵人之存在真相,成为隐喻...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吃人游戏 专制 
人间世的“生态”,追梦者的“逆悟”——读孔繁轲长篇小说《逆悟》有感
《东岳论丛》2017年第7期190-192,共3页贾振勇 
何谓文学?文学又何为?当年,著名学者朱德发教授感慨说:“研究了大半辈子文学,越研究越感到‘糊涂’”。老师自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思考愈加深广。
关键词:长篇小说 生态 著名学者 文学 朱德发 
困境与崛起——如何为鲁迅研究打上自己的精神烙印?被引量: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29-31,共3页贾振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W181)
年轻一代鲁迅研究者面临着崛起的渴望与困境的焦灼。如何突破固有的知识谱系、价值秩序和意义系统的束缚,回到鲁迅、回到鲁迅时代、回到中国历史深处,为鲁迅研究打上自己的精神烙印,是这代研究者需要审慎自省的命题。
关键词:鲁迅 精神烙印 平庸之恶 
鲁迅与民国,问题与原点——兼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生产能力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贾振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伤与中国现代作家独创性关系研究"(15BZW181)
鲁迅研究的"固化"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再生产能力弱化的重要症候。学术研究个体,既需要坚韧持久的学术伦理意志与意愿,也需要学术研究内部的专业自省意识和价值反思精神,更需要两个层面的诉求相互支撑,以抵达较完美程度的融合境界...
关键词:鲁迅 民国 生活世界 原点 创新 
沈从文:创伤的执著·性灵的诗人·未熟的天才被引量:2
《文史哲》2017年第1期70-89,共20页贾振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伤与中国现代作家独创性关系研究"(15BZW181)的阶段性成果
从心理学和精神科学层面介入沈从文研究,是探索沈从文及其作品独创性的崭新有效途径。在自我发现、想象和建构过程中,沈从文形成了自卑与自负氤氲互生的两极心理机制和精神结构。沈从文文学理想国的建构,是自我同一性生命经验持续发酵...
关键词:沈从文 自我 创伤 动力源 天才 
茅盾研究刍议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5期167-171,共5页贾振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W181)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谱系、价值秩序和意义系统正在悄然酝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茅盾研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探究茅盾及其作品的独创性应成为一个重要取向。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以"世界文学"眼光对茅盾小说的评价,应该引起我...
关键词:茅盾研究 独创性 世界文学 现代 经济 含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