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

作品数:506被引量:29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纪向宏顾卫红宋荣浩杨红娟王秦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育视角下云南传统民族女红的现代传承与活化
《天工》2025年第3期106-108,共3页高树仙 田瑜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美育视野下云南传统民族女红与高职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J1852)。
在美育视角下,云南传统民族女红技艺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现代传承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探讨了通过加强教育普及、创新传承方式、强化传承人培养及推动产业化发展等策略,以促进女红技艺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具...
关键词:美育 云南传统民族女红 手工艺 活化 跨界合作 
编织,从女红到艺术创作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刘蔚 
编织,这一源远流长且技艺高超的手工艺术,起初作为女红技艺流传,随后逐渐蜕变,成为一种蕴含无限创意与艺术魅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镌刻着历史的烙印,还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共生,成为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媒介。通过编织,女性的身份与经...
关键词:编织 女红 编织艺术 艺术表达 
艺术能动性理论视角下湘西现代苗族女红群体主体性身份形塑机制研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9-53,共15页王子云 
湖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项目“武陵山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研究”(PT062002)。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语境的转变,推动湘西传统苗族女红群体与产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院校女红教学、非遗扶贫就业、女红商业生产、艺术社交四种微观场域中,分别形成了在校学生、生产者、生产组织者、...
关键词:艺术关系网络 女红产品 工艺过程 艺术能动性 主体性身份 
“传统女红的先行者”——锡剧《雪宧绣谱》创作感悟
《剧影月报》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董红 
江南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主要是指以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为核心的“八府一州”。这里环湖通江达海、交通便利。江南人的精益求精是超越平庸的极致追求,从古代高超的铸剑到远销海外的刺绣,无不体现江南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江南文化自...
关键词:锡剧 女红 教育救国 实业救国 远销海外 地域范围 先行者 
红馆旗袍
《江苏丝绸》2024年第5期52-52,共1页
红馆旗袍始创于2007年,由第二代非遗传承人张雅茹女士,和女儿邓丽元女士共同创办。品牌取自于中国的“女红”,延续了传统“女红”的手工工艺,主要致力于复原一百年前手工丝绸旗袍的制作工艺,还原古法手工旗袍技艺原貌。品牌从创立到现...
关键词:手工工艺 旗袍 中国工艺美术馆 女红 非遗传承人 制作工艺 博物馆 丝绸 
邝璠“农务女红图”与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
《古今农业》2024年第3期128-136,59,共10页杜新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史料整理与研究”(19CZS076)阶段性成果
学界围绕邝璠是否是“农务女红图”的作者以及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是否源自《便民图纂》这两个问题仍存在些许争议。本文结合版本学、书籍史与技术史的进路进行考证,认为根本不存在一个早于《便民图纂》的“农务女红图”版本,邝璠确系是...
关键词:《便民图纂》 农务女红图 耕织图 日用类书 
传统女红图案创意钱包文创设计被引量:1
《毛纺科技》2024年第8期I0012-I0012,共1页王毅 
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古老的女红文化,巧妙地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呈现出一款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钱包文创产品。钱包的底色为素雅白色,上面印有色彩斑斓的女红设计图案,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诉说着中华女性的...
关键词:设计说明 女红 文创设计 现代气息 文创产品 设计灵感 钱包 现代审美 
符号学视角下清代云肩色彩语言研究被引量:1
《色彩》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张文洁 董庆峰 
云肩作为清代宫廷女性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服饰,也是一种独特的非语言视觉符号。符号学这一专注于研究符号及符号系统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云肩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和象征。云肩通过其独特的设计、色彩和纹饰,...
关键词:社会色彩 云肩服饰 符号学 女红文化 
古人的七夕习俗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4年第8期92-93,共2页郑学富 
七夕因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这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被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在中国古代,七夕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是女子学女红、秀智巧、比才艺的日子。拜月学巧拜月即是拜织女。古代女子为什么要在七夕拜织女呢?织女是一位纺织...
关键词:古代女子 情人节 七夕 女红 七月初七 爱情故事 织女 穷人家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考辨被引量:1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146-156,160,共12页付永强 谭帆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18)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邝璠在编纂《便民图纂》的过程中,以楼璹《耕织图》为蓝本绘制了《农务女红之图》,并把楼璹的五言诗替换成通俗易懂的竹枝词。这些图像与竹枝词因其通俗性而受到晚明建阳书坊的青睐,并被吸纳到日用类书“农桑门”中,由...
关键词:耕织图 日用类书 《便民图纂》 农务女红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