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期

作品数:407被引量:3362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健鹿化煜王绍武弋双文杨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环境变迁与黄河文明的形成
《社会科学战线》2025年第1期120-132,共13页王星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ZS015)。
黄河文明是闻名于世的“四大河流文明”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大河文明。黄河文明是在黄河这条万里巨川所表征的独特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兴起、发展起来的,生态环境变迁对黄河文明的孕育、生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河文明经历...
关键词:生态环境 全新世大暖期 夏商王朝 黄河文明 
不同冷暖背景下影响云南冬季温度异常的环流特征
《气象科学》2024年第6期1072-1083,共12页马思源 晏红明 杨鹏武 罗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902209);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点基金资助项目(202201AS070069)。
利用1961—2019年云南省122站逐月气温、ERA5再分析和大气环流指数等资料,首先分析了云南省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表明云南冬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增暖趋势,1996年的暖突变之前为冷期,之后为暖期。进一步分析冷期和暖期背景下冷、暖异常年的...
关键词:暖突变 冷期背景 暖期背景 云南冬季温度异常 大气环流差异特征 
基于气候模拟与沉积记录对比的晚第四纪暖期中国北方沙漠风沙活动特征与机制研究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6期1612-1632,共21页郑珺戈 张德国 杨小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2230502)资助。
研究中国北方沙漠/沙地在地质历史上典型暖期的古环境对预测和认识未来该地区环境演化趋势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风沙沉积序列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及空间分布上的不均一性,造成对沙漠/沙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环境特征的解读存在或然性。本研究...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 MIS 5e 中全新世 CMIP6-PMIP4模式 沙丘活化指数 
中全新世温暖期华北地区农业结构演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433-1449,共17页李延鹏 周新郢 孙楠 赵克良 陈冠翰 张雅平 马嘉成 刘俊池 李小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80110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批准号:YSBR-019)共同资助。
农业的起源和传播强化了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起源。华北地区是粟作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带,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遗迹众多,文化序列完整,是研究早期作物起源及...
关键词:淇河流域 华北地区 中全新世 农业结构演化 环境变化 
上新世暖期与未来变暖情景下中国气候模拟对比分析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282-1295,共14页沈田田 张冉 聂军胜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交叉团队”重点实验室专项任务“干旱区植物多样性演化研究”(批准号:xbzg-zdsys-202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71166)共同资助。
较于工业革命前期,上新世暖期更暖、更湿、经向温度梯度减弱,此时期气候被视为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的重要参考。本研究利用上新世模式比较计划(PlioMIP2)中12个最新耦合模式以及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26个SSP5-8.5高排放...
关键词:上新世暖期 中国气候 东亚季风 PlioMIP2 SSP5-8.5 
北京王佐裂隙堆积及其记录的一次更新世暖期环境变化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338-1348,共11页孙丰瑞 李玉梅 杨忆 彭淑贞 陶千冶 罗明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7412、41430531和412722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批准号:E3E40404X2)共同资助。
含有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裂隙堆积是研究北京更新世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王佐裂隙堆积位于京西王佐镇山前地带,系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色土状堆积,原裂隙周边灰岩已被人为剥离,残存堆积物整体沿灰岩裂隙向南倾斜状存在,长度十余米,最...
关键词:裂隙堆积 中-晚更新世 古环境 间冰期 哺乳动物化石 
中新世中低纬度海道变化对大西洋经圈翻转流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4年第4期32-40,共9页魏吉林 刘海龙 郑伟鹏 林鹏飞 赵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关键构造事件影响气候转型的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2023YFF0803904)。
自中中新世以来,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的开合状态可能直接影响了大西洋经圈翻转流(AMOC)的强度和空间形态演变。但是,当前对这两处关键的中低纬度海道与AMOC之间联系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中中新世时期的边界条件,利用耦合气...
关键词:大西洋经圈翻转流 中中新世大暖期 淡水输运 巴拿马海道 特提斯海道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北缘气候干湿变化模式的转型与机制——古气候视角被引量: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6期1960-1979,共20页李育 张占森 周雪如 高铭君 段俊杰 薛雅欣 尚好 刘世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159、42077415);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P0618001)资助;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202)。
青藏高原北缘是季风西风协同影响的敏感区.夏季,水汽输送可以到达青海湖和祁连山东段;冬季,气候主要受控于西风.本文从古气候视角,对比了该区域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纪暖期、现代暖期和未来百年暖期的干湿变化,发现中全新世暖期主要受轨...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缘 干湿变化 暖期相似 驱动机制 未来评估 
全球变暖将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
《今日科技》2024年第5期57-57,共1页
近期,基于古环境记录、古气候模拟和现代观测,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相关团队研究认为,未来全球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青藏高原被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和放大器。据了解,青藏高原北缘处于亚洲夏季风和中纬度西风环流交汇区...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缘 中世纪暖期 古气候模拟 全新世暖期 暖湿化 亚洲夏季风 古环境记录 气候变化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渭河盆地古气候变化的碳酸盐记录被引量:1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2期309-324,共16页陈璇璇 鹿化煜 吕恒志 王逸超 王可欣 程鉴如 季峻峰 林春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批准号:4202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41920104005)共同资助。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转变期(约34 Ma, EOT)温度降低是新生代显著气候事件之一,对亚洲环境演变有深刻影响。本研究基于渭河盆地厚度为413.95 m的支家沟剖面34.89~31.51 Ma时段的河湖相沉积,获得高分辨率总碳酸盐、方解石含量变化序列,结合...
关键词:渭河盆地 碳酸盐 方解石 始新世-渐新世转型 暖期古气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