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裂带

作品数:287被引量:3115H指数:3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徐锡伟陈桂华于贵华何宏林江娃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5双强震地表破裂与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强震危险性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2期626-641,共16页梁朋 徐岳仁 周晓成 李营 田勤俭 张会平 任治坤 俞晶星 李传友 龚正 王世广 窦爱霞 马自发 李俊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41006、42072248);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2021FY10010405);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IGCEA230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CEAIEF20240402、CEAIEF20230602、2021IEF0104、CEAIEF20240302)资助。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先后发生M_(W)7.8和M_(W)7.5双强震,造成了至少5万人死亡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双强震地表破裂的系统研究对了解板块边界断裂的级联破裂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基于震后高分辨率卫...
关键词: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5双强震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 地表破裂带 强震危险性 
喀喇昆仑断裂南段晚第四纪分段活动特征与扎西岗地表破裂带研究
《地质学报》2025年第2期399-416,共18页韩帅 吴中海 王世锋 高扬 张圣听 陆诗铭 张铭杲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所科研56);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21644)联合资助的成果。
青藏高原近20~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些大震往往发生在规模巨大的断裂带上。这些断裂带不仅晚第四纪活动强烈,而且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喀喇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规模巨大的右旋...
关键词:喀喇昆仑断裂 断裂分段性 地表破裂 晚第四纪 构造活动 
土耳其2023年2月6日M_(W)7.5 Elbistan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特征
《地震地质》2024年第6期1263-1279,共17页俞晶星 任治坤 张会平 李传友 王世广 龚正 周晓成 徐岳仁 梁朋 马字发 李俊杰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JB-2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88101,42272260,U2239202)共同资助。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发生2次破坏性地震,中国地震局土耳其地震科学考察队对2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开展了详细调查。震后现场调查表明,其中第2次地震事件(Elbistan地震)发生在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的北分支断裂(Cardak断裂)上,形成了一条...
关键词:2023年土耳其M_(W)7.5 Elbistan地震 地表破裂 最大同震位移 Cardak断裂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的同震地表破裂带迹象变化识别——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为例
《地震学报》2024年第6期982-1001,共20页李佳怡 徐岳仁 张军龙 母若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CF3000600,2019YFE0108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248,42041006)联合资助。
基于震前、震后多期卫星数据,对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MS8.1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震破裂带的西段在震前未发现先存破裂遗迹,而东段是在先存地震破裂遗迹上再次发生了破裂。②震后两年,湖面冰、大型河道、冲沟和冲洪...
关键词:同震地表破裂带 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 锁眼 高分卫星影像 地表过程 
强震临震微波动:来自于震源的信息?
《地震》2024年第4期173-182,共10页杨立明 王建军 郝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0705-04)。
简要回顾了强震临震微波动研究的科学问题、分析思路、主要特征和多年实时震情跟踪实践结果,总结了临震微波动主要特征,表现为:①优势频率为11~16 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②可能出现在震前2~24 d,可以被震中距70 km半径范围内的台站记录到...
关键词:强震 临震微波动 优势频率11~16 Hz 重现性 来源于震源区 地震破裂带 
麦宿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发震构造分析
《地震学报》2024年第5期751-766,共16页吴羿锋 唐方头 姜旭东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20B22);青藏二次科考专项(2019QZKK0708)共同资助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金沙江断裂带北段麦宿断裂附近发育长约50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其最大垂直位移为2 m。基于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周围架设的密集地震台阵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记录到的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31.55°N—31...
关键词:麦宿断裂 地表破裂带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太原盆地交城断裂带北段工程避让范围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4年第9期919-925,共7页曾金艳 李宏伟 陈文 李自红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20210302123361);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NORSTY2022-01)。
在系统分析和整理交城断裂带北段探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探槽剖面法、经验统计法及数值模拟法,预测评估交城断裂带北段在发生最大潜在震级M_(S)7.2地震时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宽度,探讨不同方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出采用综合加权方...
关键词:交城断裂带北段 地质探槽剖面法 经验公式法 数值模拟法 地表破裂带 
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特征及控制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2024年第9期88-102,共15页常聚才 郭钇君 吴博文 史文豹 齐潮 王宏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4105,52204079);安徽省优秀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3AH010023)。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
关键词:沿空掘巷 深部开采 软弱夹层 剪切破裂带 顶板离层 变形协调 
2022年青海门源M S_(6.9)地震灾害致灾机理
《地震地质》2024年第4期761-782,共22页牛鹏飞 韩竹军 郭鹏 李科长 吕丽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2231)共同资助。
2022年门源M S_(6.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和托莱山断裂的阶区部位。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及南侧大梁隧道被完全毁坏,致使高铁干线首次因地震破坏而完全中断。在地处极震区的硫磺沟内未见大规模地震滑坡和崩塌,...
关键词:门源M S_(6.9)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地震灾害 工程抗震设防 
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带理论及试验对比研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4年第4期1180-1190,共11页黎林梅 涂一郎 曾宪任 谢洪阳 
深部岩体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应力波传播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以半圆型巷道围岩为对象,建立了巷道围岩应力波传播物理模型。对围岩区域波动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巷道围岩区域应力波幅值分...
关键词:应力波 波动方程 巷道围岩 分区破裂 实测对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