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作品数:2833被引量:78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庆李艳刘国宇阎立钦刘安成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广东佛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菩提心
《广东佛教》2005年第3期79-83,共5页秋池 
“菩提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地持经》卷一谓“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直言诸佛菩萨的愿力靠菩提心来体现,诸佛菩萨的品行也要靠菩提心来成就。菩提心的种类据《涅槃经》云:“...
关键词:菩提心 菩萨 世俗 涅槃  
对于“五个基本因素”的一点管见
《广东佛教》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李命贤 
在济法师(指济群法师,编者注)《汉传佛教的反思——2004新春祝词》中,曾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作为完整的修学体系,至少应具备五个基本因素,即菩提心,闻思正见,道次第,止观实践和律仪基础,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关于“菩提...
关键词:基本因素 管见 汉传佛教 全面系统 组成部分 菩提心 法师 反思 修学 作为 实践 止观 高僧 
菩提心:圆满的佛法
《广东佛教》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康檞 
我认为,对我们而言,培养对他人的慈悲心是完全必要的。毋庸置疑。慈悲心是菩提心的精髓,是菩萨的态度。这是最平坦的道路,最惬意的禅修。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哲学上、科学上,也没有心理学上的反对意见。只要具足菩提心,东西方就不...
关键词:菩提心 佛法 圆满 反对意见 正常运转 慈悲心 心理学 东西方 禅修 他人 菩萨 哲学 首先 
走进《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
《广东佛教》2004年第2期26-31,共6页
这组文章,是几位初机自学《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的体会、愿与诸初学者共勉.
关键词:《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 佛教文化 教义思想 修炼方法 
一叶秋(三)
《广东佛教》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西风雪 
关键词:归依 佛教 三宝 教义思想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三归正范》 
修学指南——《人菩萨行论》(中)
《广东佛教》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秋池 
关键词:《人菩萨行论》 菩提心 佛教 守护正知品 忍辱品 嗔心 
修学指南——《人菩萨行论》上
《广东佛教》2003年第3期25-28,共4页秋池 
关键词:《人菩萨行论》 寂天论师 藏传佛教 佛学学习 忏悔品 赞菩萨功德品 受持菩提心品 不放逸品 菩萨戒 
华夏第一圣树——广州光孝寺菩提树
《广东佛教》2002年第1期1-1,共1页王树远 
关键词:《华夏第一圣树——广州光孝寺菩提树》 诗歌 艺术风格 王树远 
如何听闻正法
《广东佛教》2001年第5期39-39,共1页释宗东 
首先当须了知听闻正法之广大殊胜利益,以便于此生起决定胜解并发生强烈地希求欲乐心。《摄大乘论世亲释》云:“正见得生(即生道之第一刹那)之因云何?谓正闻薰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云:“多闻知诸法,多闻遮诸恶,多闻断无义,多...
关键词:《菩提道次第广论》 首先 大乘 诸法 涅槃 菩萨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随笔
《广东佛教》2001年第5期43-44,共2页隆满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一个意思,还是两个意思呢?我以为是一个意思,即发菩提心,要一向地(不间断)专一地(不杂乱)忆念不忘地发下去。也就是说,发菩提心要随在何处、刹那刹那、对任何一个有情、在任何状况下做到不忘失发心。如...
关键词:菩提心 随笔 意思 不间断 婆罗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