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作品数:2833被引量:78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庆李艳刘国宇阎立钦刘安成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阎立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7期45-45,共1页阎立钦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程度有不安、担心、害怕、恐惧等。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情绪体验 恐惧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八)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5期44-45,共2页阎立钦 
自负是过高地估计个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气傲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人常常“自命不凡”,拥有过多虚假的自信,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这正如培根所说的:“伊索寓言说的好: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看,我掀起了多大...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个人能力 人的力量 寓言说 心态 伊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3期46-47,共2页阎立钦 
冲动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缺乏明确目的性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由头脑中产生的形象立即引起,但对其后果的意识程度很低。冲动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形成愤怒。在这个时候,人就会调动起所有的能量进发出来,并且常通过语言或...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心理反应 意识程度 动作行为 目的性 能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1期43-43,共1页阎立钦 
自卑是因为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低估计自己,轻视或看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态.在心理学中属于性格方面的弱点。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自我认识 消极心态 心理学 自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23期40-41,共2页阎立钦 
猜疑的实质就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猜疑》中说:“心中的猜疑就像混在鸟群中的蝙蝠一样,总是在昏暗中翻飞。当然,猜疑应该受到抑制,至少也要好好加以限制,因为它玷污了心智,离间了朋友...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猜疑 哲学家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9期42-43,共2页阎立钦 
孤独是心灵上的孤寂,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法沟通的心理感受,与周围环境人多人少并无直接关联。孤独原本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感受,这就犹如大江大河,有湍急的水流,也有相对平静的涟漪。孤独本身无所谓好坏...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心理感受 自然本性 精神活动 孤独 平静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21期41-41,共1页阎立钦 
浮躁是轻浮、轻率、急躁,行动盲目,心神不定,见异思迁,做事无恒心,急于求成的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当前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这是由于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诱惑不知所为,心中无底,而又想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浮躁使...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社会心态 心理表现 急功近利 事业成功 浮躁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7期42-43,共2页阎立钦 
焦虑是人因为面临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人面对危机时的自然情绪反应,可以使人提高警觉,避开危险,积极应对,所以适当和短暂的焦虑是正常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焦虑”指的是那种没有明确原因,甚至是日常生活...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情绪反应 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 焦虑 危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3期42-43,共2页阎立钦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随时都会产生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并不一定那么正面,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重要问题在于用什么心态和方法去对待它们。
关键词: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心理活动 实际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