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俚曲

作品数:29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刘晓静邵吉志李群宗婷婷刘晓静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音乐探索》《蒲松龄研究》《短篇小说(原创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与其他地方曲牌【玉娥郎】音乐--词格的比较分析
《戏剧之家》2021年第23期36-37,共2页蔡凤萍 
曲牌【玉娥郎】运用非常广泛,有俚曲曲牌【玉娥郎】、器乐曲牌【玉娥郎】、戏曲曲牌【玉娥郎】、宗教音乐曲牌【玉娥郎】等等。其中蒲松龄俚曲【玉娥郎】影响最深远,流传最广,同时这一曲牌在全国民族音乐中的活用,提高了俚曲【玉娥郎】...
关键词:蒲松龄俚曲 【玉娥郎】 词格 句逗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装饰型润腔的演唱分析
《戏剧之家》2021年第22期55-56,共2页蔡凤萍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所特有的“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中一个重要的风格特点。润腔作为对曲谱的二度创作,对生动准确地表达曲谱作者所要呈现的音乐风格、音乐情感、音乐色彩等,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润腔的过程是演唱者将曲谱中的“死音...
关键词:润腔 装饰型润腔 演唱分析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演唱情感分析
《戏剧之家》2021年第21期38-39,共2页蔡凤萍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俚曲作家。蒲松龄的通俗俚曲是蒲松龄晚年用山东淄博一带的地方语言与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相结合创作而成,其俚曲【玉娥郎】是蒲松龄创作的通俗俚曲中最重要的曲牌之一~([1])。蒲松龄俚曲【玉娥郎】内容是根据...
关键词:蒲松龄俚曲【玉娥郎】 情感主线 演唱分析 
天山阁本《琴瑟乐曲》伪托蒲松龄俚曲考——《琴瑟乐》作者考辨之一被引量:2
《蒲松龄研究》2021年第1期102-122,共21页邹宗良 
山东大学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聊斋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RWZD07)的阶段性成果。
题署“蒲松龄遗作”的天山阁本《琴瑟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但1923年天津《大公报》连载的《闺艳秦声》题作“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与其内容大致相同。本文考辨天山阁本《琴瑟乐曲》后附的“高念东跋”为改窜...
关键词:闺艳秦声 琴瑟乐曲 天山阁本 高念东跋 后人伪托 王丰之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音乐分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70-74,共5页蔡凤萍 
蒲松龄俚曲是蒲松龄晚年用白话及当地的方言与民间音乐相结合创作而成,其广为流传的俚曲《玉娥郎》是蒲松龄创作的通俗俚曲中最重要的曲牌之一。整首曲调具有典型的说唱音乐特点和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味。其音乐结构严谨,旋律自然、流畅,...
关键词:音乐结构 三音列 主干音 节奏 结音 
浅析蒲松龄俚曲中的廉政意识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1期73-74,共2页牛振 
青岛滨海学院校级人文社科课题;项目名称:民间文化廉政诉求的开发与利用--以山东省为例;课题编号:2015R07
在聊斋俚曲中,有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那就是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廉政意识,也就是普通民众对于政府和官员的廉政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劳动人民对清廉政治的迫切需求,赋予了这些作品更为深刻的现实...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俚曲 廉政意识 
蒲松龄俚曲的艺术特征微探被引量:1
《音乐创作》2016年第11期125-126,共2页张敏 
本文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中所记载的俚曲为研究依据,仔细梳理和分析了蒲松龄俚曲的调式、调性、旋律、节拍、衬词等特点。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对俚曲的研究传承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俚曲 调式 调性 旋律 节拍 衬词等 
浅析蒲松龄俚曲曲牌《耍孩儿》的艺术风格
《音乐大观》2014年第2期122-123,共2页冯挚擎 
蒲松龄(1640—1715)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具有"中国小说之王"的称号,其《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在不同作品、情节和人物上不断变化或局部变奏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具有灵活的艺术手法,体现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关键词:蒲松龄 俚曲曲牌 耍孩儿 
蒲松龄俚曲作品中体现的劝惩思想探析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12X期111-112,共2页陈珏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他以毕生精力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书中故事多源自民间传说和轶闻野史,内容多写鬼狐花妖,情节幻异曲折,继承了传统志怪小说的表现手法,成为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鲜为人知的是...
关键词:劝惩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扛鼎之作 艺术成就 花妖 姑妇曲 慈悲曲 留仙 
试论蒲松龄俚曲的个体价值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2期235-236,共2页宗婷婷 
俚曲的创作使蒲松龄更好地实现了个体价值,成为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雅俗并举、雅俗兼融的典范。本文将从自我理想的实现、自我情感的抒发、自我才智的展现等三个方面探讨俚曲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蒲松龄 俚曲 个体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