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后背书

作品数:25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董翠香梁鹏王学东潘贞郭站红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宁波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法制与经济(中旬)》《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法学论坛》《今日中国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票据期后背书的法教义学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22年第2期100-108,共9页刘江伟 
我国票据期后背书制度在法定事由和背书人责任方面规定颇为独特,且行为效力规定不清,由此引发了理论争议和司法实践分歧。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发现《票据法》第36条应为侣导性规范,立法旨在不鼓励期后背书,而非绝对禁止。期后背书...
关键词:票据法 期后背书 法律解释 善意取得 
票据期后背书的法教义学分析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59-68,共10页刘江伟 
我国票据期后背书制度在法定事由和背书人责任方面规定颇为独特,且行为效力规定不清,由此引发了理论争议和司法实践分歧。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发现《票据法》第36条应为倡导性规范,立法旨在不鼓励期后背书,而非绝对禁止。期后背书...
关键词:票据法 期后背书 法律解释 善意取得 
论票据法第三十六条的司法适用差异及修改建议
《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第5期151-152,共2页叶新华 
笔者首先分析两个"同案不同判"的期后背书的案例,发现票据法第三十六条在司法审判中存在适用上的差异。随后,笔者在分析两个判决的妥当性基础上,剖析票据法第三十六条的逻辑矛盾。最后,笔者在借鉴国外期后背书法律制度、分析我国研究成...
关键词:案例分析 期后背书 判决妥当性 票据法修改 
论期后背书票据的公示催告
《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1S期336-337,共2页孙心 
根据票据背书人转让票据的时间不同,可以将票据转让背书分为期前背书和期后背书。从各国立法到我国法条解读和法学说理,期后背书的法律性质应归属于有效背书之中,其被背书人应该享有相应的票据权利即期后背书票据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
关键词:票据 期后 背书 公示催告 
期后背书制度新解被引量:4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101-107,共7页郭站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FX054);宁波市社科规划项目(G12-XK-09)
期后背书在不同立法例上存在不同的界定,它们体现了不同的立法观念。我国票据法杂糅着不同立法例上的期后背书制度,忽略了该制度背后隐藏的票据法理念,造成了不当后果。基于票据法关于期后背书规定的比较分析,我国票据法关于期后背书的...
关键词:期后背书 到期日 拒绝证书 付款提示期限 
浅谈票据的期后背书被引量:1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第7期64-65,共2页陈艳 
对于期后背书的涵义,世界上大体有两种立法例,但都不尽合理。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期后背书产生普通债权转让的效力,且笔者认为被背书人取得的仍应当是票据权利。我国《票据法》对期后背书的规定较国际上通行的规定较为特殊,但条文本身存...
关键词:期后背书 付款提示期限 效力 通常债权转让 
浅谈我国期后背书制度的重构
《商业文化》2012年第2X期33-34,共2页董冠华 
期后背书因为在背书日期与法律效力上的特殊性,被归为特殊背书中的一种。我国《票据法》中期后背书制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这一现状引起了许多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的关注。笔者试就我国期后背书制度的改进作一番探讨,以期望对我国票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会计核算 效益 
对《票据法》第36条的解读和思考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194-194,共1页徐姣 郑晶 
我国《票据法》第36条对期后背书的规定较国际上较为特殊,且法条本身存在着矛盾模糊之处,本文试图在探讨期后背书的内涵比较、期后背书的效力、期后背书持票人持票权利性质后,以对该法条做出进一步梳理。
关键词:期后背书 法律效力 持票人权利 
票据期后背书制度的完善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年第3期225-225,共1页费颖杰 
我国《票据法》第36条关于期后背书的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期后背书的定义过于宽泛;二是前后规定相抵触。这也反映了立法者的矛盾心态,既希望禁止“不良”票据的流通,又为了保护受让人的利益而认定期后背书有效,限定期后背书人承...
关键词:期后背书 效力 
略论票据期后背书
《中国商界》2010年第9期362-362,共1页苏文杰 
我国票据法第36条关于期后背书的范围及效力的规定不尽合理和完善,鉴于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后所为的背书不属于期后背书,建议将此种情况在票据法上单独作出规定。
关键词:票据法 期后背书 效力 付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