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崛

作品数:609被引量:1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超晏选军李晨歌张见刘德海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看似寻常实奇崛--《记念刘和珍君》语言赏析
《语文教学通讯》2025年第5期39-40,共2页路庆华 毕泗建 
鲁迅先生是真正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背后潜藏着内心巨大的情感波澜。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不露声色,四两拨千斤,达到了制敌于无形的效果。要想真正抵达《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的奥区,必须充分利用好替换法、删除法。
关键词:藏锋不露 表意婉曲 标点妙用 替换法 删除法 
雄浑奇崛 率真放逸——浅论黑伯龙的绘画艺术
《书画世界》2024年第12期59-61,共3页孔庆忠 
黑伯龙是当代杰出的国画家,其山水画具有独特的个人面貌并对齐鲁画坛影响深远。本文首次对黑伯龙山水画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论述,归纳出其具有率真放逸、雄浑奇崛的风格特征;并结合其出生环境、艺术历程、学识修养等因素,探究其形成自...
关键词:黑伯龙 国画 雄浑 率真 放逸 
看似寻常最奇崛——喜读王芙蓉新著《阳新布贴服饰数字化图谱》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张志春 
当带着墨香的新著《阳新布贴服饰数字化图谱》送到手中的时候,倍感欣慰,并觉如此这般顺理成章,而且是作者学术活动的一个新起点。大家知道,王芙蓉副教授曾在我门下攻读服饰文化硕士学位。我了解她寒窗苦读的辛劳,也知道她的文字有中国...
关键词:中国服饰文化 阳新布贴 寒窗苦读 学术活动 硕士学位 高等院校教材 数字化 图谱 
耶律楚材文集原序与其诗学旨趣本色钩沉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144-155,共12页陈光 
王邻、孟攀鳞因儒士身份及正统诗学观念的叙述立场,所作序文凸显耶律楚材诗文典雅正统与有益教化的特征,有意回避了仕途失意之作及禅学对其诗学的影响,这无疑遮蔽了其诗学旨趣的完整内涵。耶律楚材持有儒禅兼宗的复合诗学思想,西征时期...
关键词:耶律楚材 儒禅兼宗 沉郁萧散 质朴真率 奇崛雄肆 
“单独”的诗人拥有另外的一生 江非诗歌刍议
《上海文化》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冯娜 
江非是对自己的诗歌道路长期葆有警惕和自觉的一位诗人。他的写作一开始就与那种充满了雄辩、论争以及追崇知识性的“时尚”和风潮保持着距离,他的诗从不故作奇崛、惊人之语,亦无激进、亢奋的面貌;审美转变与自己的人生路径保持了较高...
关键词:北方平原 惊人之语 言说空间 反讽 自身生命 戏谑 审美转变 奇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共产党员》2024年第19期64-64,共1页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
关键词:经济特区 四面八方 艰辛 开拓进取 深圳 
“闲笔”非淡笔,自有奇崛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闲笔”的艺术效果探析
《读写月报》2024年第30期28-32,共5页周群英 
“闲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金圣叹提出的。其在《水浒传》第十二回评论中提到:“故篇中凡写梁中书加意杨志处,文虽少,是正笔;写与周瑾、索超比试处,文虽绚烂纵横,是闲笔。”那究竟何谓闲笔?文艺学理论大师童庆炳是如此界定的:“闲笔就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 作家贾平凹 闲笔 童庆炳 叙事文学 文学作品 金圣叹 部编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24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辛夷(图) 
[用典]“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习近平《在...
关键词:奇崛 人生之路 用典 艰辛 劳动模范 寻常 习近平 
谢灵运诗歌里的写作密码 萦山水,让奇崛之景写矛盾之情
《世界博览》2024年第18期58-61,共4页黄珺  
谢灵运才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正是在他这里,自然界的山水泉林第一次成了诗的主角,山水之美成为被歌咏的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与陶渊明同为熠熠生辉的诗人。更为准确地说,当时的文人更推崇谢灵运的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
关键词:文学批评家 《诗品》 谢灵运 陶渊明 开山鼻祖 钟嵘 山水诗 奇崛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最是“反常”最奇崛
《中学语文》2024年第23期76-78,共3页仇丹青 
在文学创作上,苏轼曾有“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感叹,而古今不少文人在创作作品之时,也常采用这种“反常合道”的方式,以作品中人物展现出的不符常理之处,或者不同于他人的行为情感,来映衬出某种道理或情感。若反复琢磨这些“...
关键词:《定风波》 苏轼 “反常合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