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传播

作品数:87被引量:19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保卫李玉洁覃哲王彬彬宫兆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与传播》《智库理论与实践》《世界环境》《全球传媒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讲好周边气候故事:情境基础、价值建构与深化路径——以中蒙联合治沙为例
《新闻爱好者》2025年第4期64-66,共3页阿希塔 苏日古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传播动员研究”(项目编号:1004032041)的阶段性成果。
气候与环境议题凭借着全球性影响、区域性协调、在地化实践等特征,成为我国开拓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气候与环境领域合作的深入,如何讲好此类故事,助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话语权,成为社会重要关切。中国和蒙古国...
关键词:周边外交 气候传播 中蒙合作 环境叙事 荒漠化防治 
全球气候治理语境下的气候传播图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新闻引用的考察
《教育传媒研究》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童桐 张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涉华安全议题‘去安全化’的国际传播话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4YJC860021);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00后’大学生‘躺平’思想与就业观引导研究”(项目编号:BJSZ2023ZC0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认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形成了以国际组织为核心框架的“权威缺失”治理模式,同时重构了全球气候传播的权力格局。本研究引入“工具型领导”概念,理解围绕全球气候治理核心舞台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所展开的全球气候传播图景。
关键词:全球气候传播 工具型领导 权威缺失 全球南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气候传播策略研究——基于河南某高校样本实证
《行政科学论坛》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王卫锋 陈墨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气候传播策略研究”(2023YB0221)。
通过对河南省某高校311名学生关于气候变化以及气候传播态度进行的调研,可以发现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对气候变化认知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大学生开始逐渐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尤其关注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情况;二是对气候变化治理的认知层次...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气候传播策略 
气候叙事对气候脆弱地区居民低碳行为意愿的影响——基于框架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138-147,共10页王积龙 陆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居民极端天气经历后的气候变化认知障碍与信息疏导机制研究”(24YJAZH196)阶段性成果。
气候叙事框架采用2(全球框架vs.地方框架)×2(收益框架vs.损失框架)单向组间析因设计,以舟山群岛渔民作为气候脆弱区的实验样本,以沿海公众作为非渔民实验样本,渔民和非渔民被试采取随机分配分组。研究发现收益损失气候框架通过职业身...
关键词:气候叙事框架 气候脆弱地 气候传播 身份威胁 劝服效果 
高频诉诸权威如何影响公众对气候传播的响应?——来自文本分析和实验研究的证据
《管理科学学报》2024年第11期1-16,共16页胡赛全 刘展余 袁依格 朱俊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3740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资助项目(72088101);湘江实验室资助重大项目(23XJ01007,24XJ01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21&ZD1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53111801026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JJ30174)。
气候传播实践中激发公众响应的一种常用策略是诉诸权威.已有研究仅关注诉诸权威的使用与否,而忽视诉诸权威的使用频率和类型结构这两个特征对公众气候传播响应的影响.据此,本研究将回答高频诉诸权威如何影响公众气候传播响应,及此影响...
关键词:气候传播 诉诸权威 权威类型结构 精细化加工可能性模型 词嵌入模型 
中国日报“双碳”报道文档主题挖掘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刘昊 蒲安妮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3BXW026)。
主流外宣媒体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窗口,尤以《中国日报》为代表,其围绕“双碳”政策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报道。反思“双碳”报道框架,评估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双碳”跨文化传播至关重要。采集中国日报相关报道...
关键词:外宣主流媒体 气候传播 隐含狄利克雷分布 文档主题模型 
气候议题的国际传播:天然潜力、特殊困境与可能路径被引量:3
《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9期98-106,共9页闫桥 曾繁旭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清新计算传播学与智能媒体实验室研究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22THZWYY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治理变局下的气候传播跨国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3CXW011)的研究成果。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共识的紧迫议题,具有跨民族、跨国别、跨区域、跨代际的可通约性,有着天然的传播潜力,可以成为“双碳目标”语境之下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和国际传播的新切入口。现有的中国气候议题国际传播存在定性复杂、缺乏常态化...
关键词:气候议题 国际传播 国家形象 气候传播 风险社会 
基于价值观的气候传播:中国Z世代价值观念与气候叙事探究被引量: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7期27-44,共18页曾繁旭 张智鹏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22THZWYY07);青年群体气候叙事研究项目(能源基金会资助)。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正式迈入“双碳”时代,Z世代因其特殊的世代坐标,是决定未来“双碳”目标顺利实现与否的关键群体。文章以中国Z世代公众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价值观念作为气候传播中叙事设计的主要依据。研究中招募54名中国Z...
关键词:价值观 Z世代 气候传播 气候认知与态度 气候叙事 
现实之镜、共情之桥与行动之锤:传媒艺术介入气候传播的公共实践被引量: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96-108,共13页黄河 程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北京公众的双碳战略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XCA005)的研究成果。
将传媒艺术融入气候传播是社会思潮与主流话语合力驱动的公共实践。艺术创作者通过具象化再现、沉浸式互动、参与式解决的艺术表达策略,推动传媒艺术成为气候变化的证据、化身气候关联的中介、提供气候行动的指南,让公众相信气候危机真...
关键词:气候传播 传媒艺术 表现策略 公共实践 
海平面上升之框架效应对公众减缓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当代传播》2024年第2期89-94,100,共7页王积龙 钟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美丽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融通框架与效果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3BXW046。
本文以全球/地方框架和收益/损失框架为自变量,以地方身份威胁和代际身份威胁为中介变量,以气候变化知识和道德感为调节变量,通过操控不同框架探究阅读材料对公众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全球/地方框架的影响路径中,代...
关键词:气候传播 全球/地方框架 收益/损失框架 减缓气候变化行为“ 双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