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

作品数:1021被引量:54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小惠刘贵福李可亭魏继洲余连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西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书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钱玄同二三事
《书摘》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汪修荣 
一九一七年一月《新青年》第2卷5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台议》,胡适第一次提出文学改良的八大主张,在沉寂的中国文学界顿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其影响之大不亚于一场强烈地震。最先积极响应胡适主张的,一个是陈独秀,另一个便是钱玄同。
关键词:钱玄同 中国文学界 文学改良 《新青年》 强烈地震 胡适 陈独秀 沉寂 
我之节烈观
《书摘》2023年第7期60-64,共5页鲁迅 
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所以近一年来,居然也有几个不肯徒托空言的人,叹息一番之后,还要想法子来挽救。第一个是康有为,指手画脚的说“虚君共和”才好...
关键词:钱玄同 刘半农 节烈观 陈独秀 康有为 叹息 鼓吹 
钱玄同与简体字运动
《书摘》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贺逸文 
文字是传达思想意识的工具,文学是思想同意识的表现,本来不能算是奇特的,然而历来的帝王,为得保持个人的“天下”,利用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两句话,为愚弄人民的原则,所以定出开科取士的方法,并限定“律诗”“经义”“策论...
关键词:钱玄同 开科取士 律诗 思想意识 简体字 两句话 
鲁迅怎样记日记?
《书摘》2019年第3期23-27,共5页王锡荣 
鲁迅时代的文人,很多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比方说,他的同时代人胡适也写日记,鲁迅的弟第周作人也记日记,他的老友钱玄同也记日记,他的冤家对头顾颉刚也记日记,记日记的人不可胜数。鲁迅还读过他自己的同乡先人李慈铭的日记。这些日记,...
关键词:日记 鲁迅 周作人 钱玄同 顾颉刚 李慈铭 胡适 
钱玄同与章太炎、刘师培的交谊及晚节
《书摘》2017年第2期23-26,共4页汪兆骞 
在参与新文化运动的诸子中,钱玄同算不上像鲁迅、胡适、周作人那样的文学主将,甚至一直以来,他的思想和学术都遭到过质疑,但是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人格却越来越被人推崇。研究新文化运动,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学、经史和语言文字等,谁...
关键词:钱玄同 章太炎 刘师培 日本早稻田大学 新文化运动 晚节 交谊 高等师范学校 
闲话江南钱姓世家
《书摘》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祖孙三代、五位国君。自此而后,钱家历朝状元、进士无数。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钱家的人才“井喷”,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如此多俊才兼出一门,或许核心力量正是《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
关键词:世家 江南 闲话 五代时期 核心力量 吴越国 钱玄同 钱钟书 
爷爷马衡与他的同道们
《书摘》2010年第9期42-45,共4页马恩猛 
与钱玄同之交往 钱玄同和我的二爷马裕藻同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1905年他们同渡日本留学,后来都成为语言文字音韵学家。钱玄同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疑古的主将,曾有“汉字不除中国必亡”,“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
关键词:爷爷 新文化运动 钱玄同 国学大师 日本留学 语言文字 文学革命 音韵学 
四位大师与四副挽联
《书摘》2007年第4期68-69,共2页刘克敌 
当年清华国学院极盛之时,聘有四位导师,皆为一时之选,这就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与赵元任。当时梁启超刚过五十,王国维则还不满此数,而陈、赵二人则连四十岁都不到。
关键词:刘半农 王国维 赵元任 悲剧结局 钱玄同 王敬轩 陈寅恪 梁启超 
四十不坏
《书摘》2005年第12期113-114,共2页孔庆东 
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四十不惑》,内容是吹嘘自己到了四十岁时很牛,文武全才,昆乱不挡,耳聪目明,头重脚轻,跟天天服用了"脑白痴"似的。后来听说,两千多年前,这个题目就被一个叫孔仲尼的民办教师给写过了。于是我想,不跟那位没文...
关键词:钱玄同 天安门广场 
“五四”:没有学者的时代
《书摘》2002年第10期10-11,共2页林贤治 
何谓学者?学者是人,而能机器似的运作。他们最大的资本是拥有知识,或称学问;是大量书籍,尤其是经典和教条的嚼食者。所谓著述,基本上是来自书本的枯燥的排泄物。他们常常以精英自居,远离俗众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的重大事件而自以为超越...
关键词:杜亚泉 钱玄同 启蒙运动 整理国故 梁启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