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

作品数:1479被引量:85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蒋静吕晨曦杨帆朱春美何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检察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案名:张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 主题:抢夺行驶途中公交车方向盘行为的准确认定
《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2期69-71,共3页石魏 
抢夺行驶途中公交车方向盘的行为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视该行为是否具有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而定;对具体危险性的判定要结合案发时间、地点、方式、危害行为、危害后果及主观恶性等因素...
关键词:抢夺 其他危险方法 具体危险 
高速公路闯卡逃费行为入罪分析
《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10期55-58,共4页程绍燕 
一、基本案情2017年7月25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朱某驾驶一辆车牌号为京AM06XX的蓝色货车通过京平高速某收费站出京出口时,不交费直接撞杆通行后,被高速公路员工和民警当场拦截。经查,朱某生活在河北省三河市,平时驾驶自家蓝色货车进...
关键词:犯罪对象 数额认定 逃费行为 抢夺罪 
如何理解刑法意义上的“凶器”概念
《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2期79-79,共1页马量 关玉新 
[案情]刘某与犯罪嫌疑人王某系亲属关系。刘某与鲁某因同行业竞争引发纠纷,遂找犯罪嫌疑人王某、张某参与斡旋调解。王某认为鲁某没给刘某面子,遂生打人想法。待鲁某走出调解办公室后,王某从刘某车中取出白钢鞋拔子,张某从地上捡起一根...
关键词:司法解释 人身安全 刑法意义 携带凶器抢夺 
借由当面骑走他人摩托车的行为如何定性
《中国检察官》2017年第22期79-79,共1页章伦 
[案情]2016年9月,犯罪嫌疑人杨某以回郊区老家为由搭乘尚某某的摩托车。途中一处路上堆放两堆石砂,嫌疑人杨某对尚某某说:"你下来走路,这里路况不好,我帮你骑过去。"尚某某随即将车交由嫌疑人杨某骑行。杨某将摩托车骑过两堆石砂后,...
关键词:数额较大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抢夺罪 摩托车 
转化型抢劫罪及其既遂与未遂标准的认定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7年第22期80-80,共1页柴国娥 杜瑞娜 
[案情]2016年10月某日,苏某将其德农牌微耕机停放在其责任田内,犯罪嫌疑人张某发现该微耕机并计划夜间盗取。当日21时许,张某驾乘一辆电动三轮车来到责任田,将微耕机搬到电动三轮车上,实施盗窃过程中,被来责任田收辣椒的苏某发现。苏某...
关键词:转化型抢劫罪 行为构成 抢夺罪 
利用支付宝盗刷信用卡行为的定性
《中国检察官》2017年第20期55-58,共4页胡公枢 
一、基本案情2017年2月11日,被害人余某某经一朋友介绍,得知犯罪嫌疑人游某某会办理网上贷款,三人在一家足浴店碰面,余某某将身份证、信用卡、信用卡密码和手机等交给游某某,让其帮忙办理网上贷款。游某某从下午办理至晚上,没有办成,余...
关键词:信用卡 支付宝 网上贷款 盗窃罪 冒用 诈骗罪 抢夺罪 足浴 入罪 刑法条文 
人像同一鉴定技术在普通刑事案件中的应用--以一起抢夺案为视角
《中国检察官》2017年第4期41-45,共5页孙立宏 刘涛涛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刑事司法鉴定技术不断提升,对于侦查破案与证据认定日益发挥出奠基性,甚至是核心性的作用,其中人像同一鉴定技术值得推广。本文以一起基层检察机关承办的普通轻刑抢夺案件为视角,透过人像同一鉴定技术在案例中运...
关键词:证据 鉴定 人像同一认定 作用 认知 
先欺骗养卡人后挂失取款行为的定性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6年第18期46-47,共2页徐贞庆 
一、基本案情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业务内容日益扩张,信用卡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社会上也产生了以"养卡"为业的人。所谓养卡是指帮助持卡人在银行指定的期限内将欠款还上,保障持卡人的信用额度,随后再将钱款取出并从中收取手...
关键词:卡人 信用额度 侵占罪 受骗者 敲诈勒索罪 抢夺罪 犯罪构成要件 财产所有人 财产损害 最终原因 
抢夺他人财物在逃离途中被人赃俱获的犯罪形态认定
《中国检察官》2016年第16期74-76,共3页刘慧萍 樊彦敏 
抢夺罪系结果犯,是以法定结果发生与否作为是否完成犯罪的标志。因此,抢夺罪的既遂未遂,是根据行为人是否已取得对所抢财物的实际控制来判断的。所谓"实际控制"是指行为人已经取得并能实际支配所夺取的财物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既破坏...
关键词:盗窃罪 犯罪形态 实际控制 既遂 
以“不准出声”胁迫取财的行为定性
《中国检察官》2016年第6期50-52,共3页张晓东 
一、基本案情2014年11月9日深夜,常某窜至某市一住宅小区,通过攀爬阳台窗户潜入独居二楼单间住宅的老妪梁某卧室行窃。在翻动提包时,梁某被惊醒并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是谁"。常某见行迹败露,但被害人是一位老年女性,遂低声喝令其"不...
关键词:抢夺罪 攀爬 公私财物 客观要件 古玩市场 侵犯人身权利 刑法学者 临时起意 侵犯财产 社会危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