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门

作品数:93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飞赵丽君赵月枝沈正赋张涛甫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安徽省精品课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反思——从英国“窃听门”事件说起
《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16期147-148,共2页彭莉 
2011年7月爆发的英国"窃听门"丑闻,不仅导致具有168年历史的英国《世界新闻报》被迫停刊和默多克的媒体扩张理念及行为备受质疑,其更为广泛的影响则是引发全球受众对于信息时代新技术条件下媒体及其新闻报道是否仍然能够坚守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新技术 新闻 道德观 价值观 
关于“窃听”新闻报道中法制问题研究——反思《世界新闻报》“窃听门”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95-,共1页赵丽君 
新闻报道追求"真实",但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要注重"真实"事实获取手段的"合法有效"。依照各国的法律,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都不能成为监听行为的执行主体,无权使用监听手段;采用"窃听"的做法不仅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也违反法律。
关键词:真实 “窃听门” 合法性 
试论新闻“真实”与追求“真实”的冲突和矛盾——反思《世界新闻报》“窃听门”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4期44-45,共2页赵丽君 
本文首先梳理了各个视角的新闻"真实",结合《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丑闻提出:新闻的"真实"是贯穿整个新闻业和新闻过程的"真实",纵向表现为新闻事件作为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发展的"真实";横向表现为贯穿新闻整个流程"合法有效的""真实"。
关键词:真实 窃听门 合法性 正当性 
从“窃听门”看西方媒体逐利的本质及其虚伪性
《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5期67 88-,88,共2页吴贵华 
新闻媒体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连接公民与社会的纽带。新闻媒体的职责就是向社会传播公众关心的、新近发生和发现、具有典型性或独特性的客观事实、人物、理念及其言论。所以新闻媒体一方面要注重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新闻媒体...
关键词:窃听门 西方媒体本质 逐利虚伪性 
从中西方的新闻自由谈传媒受益主体的绝对性——从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谈起
《科技传播》2015年第12期19-20,共2页王博文 
由于新闻本身功能要求的倾向性和新闻行业运作模式的责任机制,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而从新闻媒介的功能受益主体来看,其主体应该是绝对的,也就是新闻媒介必须要、也只能为公共利益服务。在西方,以挣脱政府管制为自由之标志,令新闻自由的主...
关键词: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主体 新闻专业主义 
窃听门事件对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影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38-39,共2页李树阁 潘宇莹 
分析窃听门事件对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负面影响,阐述默多克新闻集团应对不利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窃听门事件 默多克 新闻集团 影响 
大明王朝的“窃听门”
《政府法制》2014年第14期16-16,共1页佚名 
明朝官吏大抵不敢随便发牢骚,更不敢妄议朝政,即便是在自己的私密处。因为他们深知那无所不在的“窃听门”。
关键词:窃听 明王朝 官吏 朝政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博弈--基于《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的思考
《魅力中国》2014年第10期282-282,共1页俸维秋 
2011年7月10日,拥有168年历史的英国传统小报《世界新闻报》因涉嫌窃听电话,被迫停刊。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在新闻媒体商业化驱使下,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保护如何平衡?个人隐私又如何得到保护?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窃听门 新闻自由 人权 社会责任 
“窃听门”公关失误损害美国形象
《国际公关》2013年第6期36-37,共2页陶短房 
尽管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时间过晚,体现出的诚意、力度不够,将令未来美国在与各国打交道,尤其进行各种资讯合作时。
关键词:美国形象 损害 公关 窃听 
美国“窃听门”惹恼全世界
《少年大世界(小学4-6年级)》2013年第12期47-47,共1页
自从“斯诺登事件”后,美国窃听丑闻被越来越多地曝光了:美国窃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长达十年,法国人有7030万个电话被录音,35个国家的政治人物和38个驻美使馆被监听……这下子,全世界都不干了,纷纷指责美国的这种行为。
关键词:美国 窃听 世界 德国总理 政治人物 默克尔 法国人 使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