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民初

作品数:78被引量:12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炎才余露王东杰陆胤徐文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学术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沧海遗音集》与清季民初的词史演进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23年第10期169-176,共8页彭建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清词选本研究”(19YJC751030)的阶段性成果。
清季民初士大夫词人在为世所遗的境遇中产生对“末世之悲”母题的集体认同,并吸收“意内言外”的理论资源而生成反复刻意言说与不可言说、不必言说两种相反相成的书写范式,完成常州词派阐释学与词体创作的实质对接,朱祖谋纂《沧海遗音...
关键词:《沧海遗音集》 清季民初 词史 母题 范式 
博采与调适:清季民初梁启超的“国体”“政体”认知
《学术研究》2018年第11期136-143,共8页邓华莹 
自清末以日本为中介大规模引进国家类型学说后,"国体""政体"的涵义所指言人人殊,甚至同一人也前后说法不一,梁启超即是典型例证。受学理多样、文化跨国传通和个人取舍调适等因素影响,梁启超相关译文论著中的"国体""政体"用法多样,本非迥...
关键词:梁启超 国体 政体 帝制 共和 
清季民初世界语运动中的“世界”观念被引量:6
《学术研究》2015年第3期108-118,共11页余露 
本是佛教词汇的"世界",从19世纪末期开始,逐渐由虚入实,被用以指称全球,进而落实到各种具体事物上,在描述范围和规模之外,更体现价值上的判断。源自欧洲的Esperanto,最终取得"世界语"的名号,并多层次展现出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的丰富面...
关键词:清季民初 世界语 世界 进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