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精神

作品数:12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肖群忠郭卫华邓勇陈怡刘清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更多>>
相关期刊:《新西部(中旬·理论)》《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律与伦理》《齐鲁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情理精神与传统法重生——霍存福教授访谈
《法律与伦理》2021年第1期273-286,共14页霍存福 夏纪森 
被采访者:霍存福(以下简称“霍”)采访者:夏纪森(以下简称“夏”)夏:霍老师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多年以来,您一直致力于传统法文化精神的研究。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法律文化传统、重构21世纪的中华民族法...
关键词:传统法文化 法律文化传统 霍存福 被采访者 先进法律文化 意义和实践 教授访谈 民族根基 
论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现代转化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5-10,共6页郭卫华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市民社会化与公民道德建设"(TJZX12-017);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13YJC710003);天津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近代绘画的哲学意蕴"(TJZX13-007);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社会婚姻危机的伦理治理"(HB15ZX012)
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现代转化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从时代需求出发,重新呈现适应人类生命之需的价值真理;二是涵容现代理性精神,既积极吸收现代理性精神的先进价值理念,又要超越现代理性精神的局限性。具体而言,从个体层面看,要建构个体与...
关键词:先秦儒家 情理精神 理性 现代转化 
中国情理精神的现代价值——基于“现代性”和“后现代”的考察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69-72,共4页郭卫华 
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11CZX065)研究成果之一;国家重大招标课题(10&ZD072)"现代社会诸理论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西方现代文明中,"现代性"和"后现代"的道德论争既反映着西方正遭遇着深刻的精神危机,也表明西方正在为走出危机寻找出路。但是,无论现代性和"后现代"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何种反思,都未从根本上走出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窠臼"。而中国从人...
关键词:情理精神 现代性 后现代 伦理 道德 
论孟子德性思想之情理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36-139,共4页文敏 杨文宇 
从"面子"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耻感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性格方面的体现,乐观精神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体现三个方面,论述了孟子伦理的基本内容。认为孟子伦理不仅在理论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风格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孟子 德性思想 情理精神 中国文化 
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3年第10期87-87,44,共2页郝巍 
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儒者。本文从孔子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谈话中进行分析,讨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心安理得,将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定义为血缘亲情。
关键词:孔子哲学 血亲情理 三年之桑 
论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解读关于“三年之丧”的对话被引量:6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3-39,共7页刘清平 
在与宰我围绕"三年之丧"展开的对话中,孔子提出了"心安理得"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凭借道德情感超越自然欲望,并进一步把血缘亲情看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和至上原理,从而展示了儒家"血亲情理"精神的几乎所有基本内涵。
关键词:孔子哲学 心安理得 血亲情理 三年之丧 
“情理精神”视阈下的中国文化——从中国伦理的“情”与“理”角度分析被引量:1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91-93,102,共4页杨帆 付玉成 
河北金融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JY200927)阶段性成果
血缘关系,是氏族组织的最大财富,是连接原始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中国文化沿袭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将其改造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情理精神"宗法制,即中国文化的"情理精神"。中国文化用"情"凝合大家,再用"理"建构社会秩序,形成了中...
关键词:  情理精神 中国文化 
儒家道德哲学的情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94-97,共4页郭卫华 
人作为情感与理性相统一的生命存在,二者的失衡将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生命困境和道德困境。对于当今时代而言,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的绝对主导地位已经导致人类处于"神圣遭劫"、物欲横飞的道德哲学困境中。从人的本性来看,儒家以情为主、...
关键词:儒家 情理精神 道德哲学困境 
教育要研究人性、提升人性——兼谈中国文化中的情理精神被引量: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182-186,共5页陈怡 
在中国现代的话语系统中很少谈及人性,我们的教育也很少讨论人性、研究人性。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政治的原因是,在战争年代、斗争年代,谈人性是要受到批判的,认为那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学理的原因是,认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
关键词:人性 中国文化 教育 精神 情理 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 话语系统 
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被引量:13
《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5-10,共6页肖群忠 
中庸之道是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某种形式化特点的实践理性方法论,也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中庸之道的实质内容实际上是儒学或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情理精神",在实践中,这种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又是...
关键词:中庸之道 情理精神 经权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