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壳稳定性

作品数:53被引量:20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殷跃平易明初谭成轩姚鑫徐国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东部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成灾背景与灾变机制
《地球科学》2024年第12期4635-4658,共24页郭长宝 吴瑞安 钟宁 杨志华 袁浩 李彩虹 邱振东 曹世超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DD202218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372339)。
活动构造带内大型特大型滑坡成灾机理复杂、危害严重,以往关于其发育特征、成灾背景与灾变机理等研究主要侧重于降雨、地层岩性、地震等因素分析,关于其内动力控灾背景和机理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难题.基于遥感解译、资料收集、...
关键词:青藏高原 大型滑坡 活动构造带 区域地壳稳定性 内动力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 
为地质力学奉献一生——陈庆宣
《群言》2023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陈庆宣(1916-2005),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庆宣院士是我国地震地质、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的地学基础理论和地质力学的发展作出了重...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著名地质学家 区域地壳稳定性 中共党员 非弹性变形 陈庆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活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被引量:4
《地质通报》2022年第8期1322-1341,共20页王惠卿 谭成轩 丰成君 戚帮申 王继明 杨为民 张春山 张鹏 孟静 杨肖肖 王士强 易冰 孙明乾 孟华君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编号:DD20160267)、《通州-石家庄活动构造带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317)、《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编号:121201014000150003)。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是中国东部规划的战略开发区之一,也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活动构造区,新构造活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具有潜在的地质安全隐患问题。基于张家口地区、雄安新区及邻区、北京及关键构造部位调查研究结果,结合已有研究...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区 活动断裂 地应力 实时监测 工程地质岩组 地质灾害 区域地壳稳定性 地质调查工程 
序言
《华南地质》2022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地调中心”)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武汉地调中心水工环地质工作经历了开拓探索、艰苦创业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唐贵智先生为代表的地质学家,开展...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 水文工程地质 水工环地质工作 水电工程建设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三峡工程 地质调查 新滩滑坡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3
《地质学报》2022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张永双 吴瑞安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21YFB2301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41941017);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505)联合资助的成果。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
关键词:地质安全 地质风险 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地质稳定性 评价方法 
基于景观单元稳定性的晋中盆地北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山地学报》2022年第2期165-182,共18页秦帮策 方维萱 张建国 贾润幸 肖文进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593)。
晋中盆地北部是山西省太原—晋中城市群扩建重点地区,研究该区域景观单元稳定性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对于当地城市群及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从活动断裂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角度对局部场地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关于整体性的景观单...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 构造岩相学 五维一体 景观单元稳定性 晋中盆地北部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被引量:14
《地球科学》2021年第10期3764-3776,共13页孟晖 张若琳 石菊松 李春燕 
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No.1212011220089);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No.121201014000150017);地质调查标准化与标准制修订(2019-202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No.DD201904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572309);科技部重点专项(No.2017YFC1502502)。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城镇和工程建设构成威胁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基于人类生命安全至上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的原则,选取区域地壳稳定性、突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地面沉降易发程度等...
关键词:地质环境安全 国土空间规划 区域地壳稳定性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环境地质学 
工程场址区域地壳稳定性In SAR评价研究被引量:10
《工程地质学报》2021年第1期104-115,共12页姚鑫 张路青 李凌婧 曾庆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号:2018YFC1505002);三峡集团公司项目(资助号:YMJ(XLD)(19)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672359,41807299)。
针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往往面对区域广阔、数据匮乏、时间紧迫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InSAR技术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要素提取及分析方法,其具有空间覆盖范围大、时间可回溯、观测效率高等优势。以阿拉善地区某重大工程选址为例,选用1996~201...
关键词:INSAR 干涉雷达 区域地壳稳定性 地质灾害 阿拉善 工程选址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0期1398-1403,共6页郑超绘 钱家忠 侯晓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31289,41772250);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资助项目(2015-g-26)。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其对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控制和影响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区域地壳稳定性...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区域地壳稳定性 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地质灾害 
区域地壳稳定性发展历程及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研究现状
《安徽建筑》2019年第8期32-33,共2页郑超绘 
我国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多样,活动断裂发育较为广泛,地震活动频发,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西部发生过2次特大地震,其中一次为1920年在西藏察隅发生8.5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因地震造成将近4000人死亡。另一次为1950年海原发生8.5...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 郯庐断裂带 活动断裂 地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