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

作品数:51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胜高许结高永东刘晓莉蒋晓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人民论坛》《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说说《七发》的生命训导和“以劝为刺”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22年第3期41-47,共7页贾学鸿 
典丽宏侈的汉代大赋,或被认为体现了"诗之恻隐"之义,或被批评"劝百讽一",淹没了诗的"讽谕之旨"。枚乘的《七发》就是这一文体的开山之作,通过叙写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要言妙道七件事,诱导"病入膏肓"的楚太子参加娱乐活...
关键词:《七发》 劝百讽一 要言妙道 七件事 
两汉的文学观与两汉文学
《文史知识》1990年第1期68-68,共1页
两汉是在我国文学经历了发生阶段之后,开始向文学自觉转变的时期。从总体上说,汉代文学是沿着诗、骚两大传统向前演进的。受经学昌盛的影响,人们认识和发扬诗骚审美价值的历程,进行得相当滞重和曲折,终两汉之世文学才摆脱了经学而成为...
关键词:讽谕 发生阶段 审美价值 主要价值 劝百讽一 《古诗十九首》 诗赋 汉儒 乐府诗 为文造情 
汉赋的铺张扬厉被引量:2
《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84-88,共5页龚克昌 
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没有一种文学体裁、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作品,象汉赋那样引起人们长期、广泛的争论了。大约从她问世之后不久,这场争论就展开了。这从司马迁为司马相如赋辩护(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赞》)和汉宣帝对汉赋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汉赋 司马相如列传 中国文学史 相如赋 笛赋 文学体裁 洞箫赋 赋家 丽靡 劝百讽一 
慷慨奋藻 独辟蹊径——读张衡《归田赋》
《文史知识》1988年第7期36-39,共4页杨炳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而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关键词:明略 唐生 抒情小赋 逸禽 以同 不得志 劝百讽一 思玄赋 太史令 临川羡鱼 
淡云轻雨拂高唐——说宋玉《高唐赋》、《神女赋》
《文史知识》1986年第5期39-42,共4页徐公持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虽然不象《离骚》那样'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王逸语),却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其本身的价值和对后代的影响,都是不能小视的。1 这两篇作品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们与宋玉的其他赋一起,成为赋的滥觞。过去...
关键词:高唐 屈原作品 世无匹 玉质 劝百讽一 表面现象 司马相如列传 法上 金相 晚唐诗人 
近年汉赋研究综述
《文史知识》1984年第12期114-120,共7页朱一清 
关于汉赋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解放后出的一些文学史著作以及发表的有关论文,也大都囿于西汉扬雄'劝百讽一'和'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观点,对汉赋毁多誉少,
关键词:汉赋 劝百讽一 文学史著作 汉大赋 讽谕 宫廷文学 思想倾向 毕万 艺术成就 赋体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