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循环

作品数:23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兴涛孙慧芳李剑锋程芳琴任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石油知识》《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石油钻采工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海扩张期岩浆流体对洋壳厚度的影响: 数值模拟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2期615-629,共15页张慧慧 许鹤华 邵佳 姚永坚 何丽娟 
NSF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U20A20100);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3010303)联合资助.
扩张期洋中脊热液循环系统的热排出与岩浆系统的热注入共同控制着洋壳厚度的生成,而岩浆流体是热液循环系统的流体成分之一,往往与下渗海水混合参与各圈层能量和物质传递,但其能量传递对洋壳厚度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利用有限元的数...
关键词:热液循环 岩浆流体 洋壳厚度 数值模拟 洋壳增生 南海 异常薄洋壳 
液相循环水热法污泥减量及资源化利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33-38,共6页张剑桥 何欣月 宁兹功 路璐 
深圳市科技计划(KQTD20190929172630447)。
为攻克目前污泥水热产物价值相对较低、水热液过剩等问题,提出将水热液作为水热介质多次循环利用的工艺方案。通过分析污泥中氮、磷及有机质等重要资源在水热固、液相中的转化及分配规律,探究水热液循环利用在提高污泥水热产物价值、节...
关键词:市政污泥处理和利用 水热液循环再利用 水热炭化 养分积累 能量回收 
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期热液循环与洋壳增生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22年第8期2927-2941,共15页张慧慧 许鹤华 姚永坚 邵佳 纪顺奎 
NSF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20A201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编号XDA13010303)联合资助的成果。
洋壳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人大多关注地幔温度、地幔源成分等岩石圈深部因素,很少关注岩石圈浅层的热液循环对洋壳厚度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不同背景(洋中脊、拆离断层)、不同扩张速率的热液循环与洋壳...
关键词:热液循环 洋壳增生 洋壳厚度 数值模拟 南海西南次海盆 扩张速率 地幔熔融 
裂缝性页岩油层热力EOR流程性能评价被引量:1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20年第3期29-29,共1页刘婕(编译) 
为定量分析和描述热力EOR流程在提高页岩油和致密砂储层等多裂缝非常规资源产量方面的有效性,通过专门的未射孔井,直接注入热液(注入不会导致超低渗系统压力过度、不良相对渗透率状态等问题的液体),研究评估了不同温度下热液循环的功效。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 热液循环 性能评价 页岩油 多裂缝 EOR 超低渗 非常规资源 
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区蚀变岩岩石学特征及对热液流体循环的指示被引量:1
《海洋学报》2020年第5期77-94,共18页王媛 李怀明 董传万 于增慧 陶春辉 李伟 岳羲和 吕士辉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项目(DY125-11-R-05,DY135-N2-1)。
慢速-超慢速扩张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多出露类型多样的蚀变岩石,记录了地壳深部的流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深部热液流体特征以及循环过程提供了样本。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大洋第30、34和40航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区(A区...
关键词:龙旂热液区 西南印度洋脊 热液循环 蚀变岩石 拆离断层 
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石油知识》2016年第2期52-53,共2页童真伟 王万迅 葛东文 孟旭彪 韦雅珍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可解决油井高含蜡、高稠以及原油温度低、热源进液量不足、原油难以进泵等问题。该装置不仅有效延长了油井检修周期,也提高了油井开采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热液循环 稠油 热采 洗井 装置 
慢速洋中脊3类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热液成矿特征
《矿物学报》2013年第S2期653-654,共2页李兵 李滔 石学法 叶俊 杨耀民 
大西洋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与资源环境评价(批准号:DY125-12-R-01)
在全球总长为64000 km的洋中脊系统中,慢速扩张洋中脊约占其中的60%(Mark Hannington,2011)。慢速扩张洋中脊发育的热液系统相对稳定,往往较易形成大规模的硫化物矿床(Fouquet,1997;Hannington et al.,2005),据估算,大约有85%的洋中脊...
关键词:洋中脊 慢速扩张 成矿特征 大地构造单元 扩张脊 多金属硫化物 热液流体 岩浆作用 热液循环 深海丘陵 
东太平洋海隆轴向热液流动的地震识别
《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第3期49-56,共8页M.Tolstoy F.Waldhauser D.R.Bohnenstiehl R.T.Weekly W.-Y.Kim 刘宏扬(译) 阮爱国(译) 吴振利(译) 牛雄伟(译) 吕春来(校) 
洋中脊轴上的热液循环影响岩石层及上覆海水的化学性质,供养着化合生物群,也是岩石层向海水传递热量的媒介(Slater et al,1980;Stein and Stein,1994;Elderfield and Schultz,1996)。通常认为这个系统中的热液流起源于洋中脊扩张轴处,...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隆 热液循环 流动路径 轴向 地震识别 地球化学模型 构造应力作用 FISHER 
NATURE杂志内容精选
《科学中国人》2008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封面故事:“布拉克须霉”在性别确定研究中的应用;正电子起源于含有黑洞或中子星的双星体系;硅将有可能用作一种热电材料;脱落酸与钙信号通道的关系;海洋中热液循环的方向。
关键词:NATURE 精选 杂志 热电材料 信号通道 热液循环 中子星 正电子 
河台金矿床的成因特征被引量:1
《黄金科学技术》2007年第3期41-46,共6页尹承忠 罗卫 
河台金矿床产于燕山早期左行直剪作用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中,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都较为特殊,成矿作用过程复杂。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金的迁移、沉淀机制和成矿作用阶段等成因...
关键词:河台金矿 矿床 成因特征 韧性剪切带 热液循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