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鸟类

作品数:17被引量:6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侯连海周忠和李志恒张福成刘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地质论评》《地质通报》《中国基础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生鸟类颈椎形态测定分析及其对中生代鸟类饮食生态的启示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2024年第2期99-119,共21页刘碧莹 Thomas A.STIDHAM 王小平 李志恒 周忠和 
supported mainly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 42288201 and 42172029);CAS Strategic Priority Program(XDB26000000).
中生代鸟类的食性推断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形态对比和直接的化石证据,但不完整的化石记录和特异埋藏的稀缺性使得我们需要寻找更多有用特征和方法来对化石鸟类进行食性评估。鸟类颈部结构是一个高度模块化、形态和功能密切关联的系统;在恐...
关键词:中生代鸟类 颈椎形态 食性 生态分异 
现生鸟类和孔子鸟(Confuciusornis)叉骨软骨的研究:初步分析以及对中生代鸟类飞行方式的启示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2021年第2期106-124,共19页吴倩 邹晶梅 李志恒 艾莉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批准号:41688103)和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资助。
飞行的早期演化是古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生鸟类演化出多种不同飞行方式,然而对中生代鸟类飞行方式的研究亟需寻找具有指示意义的指标。骨骼与关节组织尤其是乌喙骨-叉骨关节是实现鸟类飞行功能的重要组成,因此其关节的组织形态...
关键词:飞行演化 鸟类 孔子鸟 叉骨 组织学 次级软骨 
中生代鸟类牙齿的退化及其可忽略的体重效应(英文)被引量:1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9年第1期38-50,共13页周亚纯 舒柯文 张福成 
临沂大学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批准号:41688103);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编号:RGPIN-2017-06246);阿尔伯塔大学启动基金资助~~
牙齿退化是中生代鸟类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牙齿总重综合了牙齿大小和数量的信息,研究这一特征的演化趋势,有助于深入地分析中生代鸟类牙齿退化的原因和方式。然而,现生鸟类均不具齿,无法为研究中生代鸟类的牙齿重量提供参考。除鸟类外...
关键词:中生代鸟类 牙齿退化 牙齿重量 体重 取食行为 
中国中生代鸟类的体重估计及其演化趋势被引量:3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2年第1期39-52,共14页刘迪 周忠和 张玉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编号:401212020)资助
体重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指标,生物的体重受到发育、繁殖和进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灭绝生物体重的估计有助于进一步恢复它们的各种生物学信息。本研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422件现生鸟类(分属于21目229种)的体重和18项骨骼量度指标分...
关键词:中生代鸟类 体重估计 回归分析 缩放比例 
跨时空解密中生代鸟类的栖息习性
《自然与科技》2010年第6期56-60,共5页张玉光 
鸟类最早出现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早期的鸟类与今天的大不相同,大致分为"原始基干鸟类"、"反鸟类"和"今鸟类"。这些原始鸟类是怎样生活的?它们能在蓝天中翱翔吗?
关键词:鸟类 栖息习性 中生代 解密 时空 侏罗纪 
基于形态对比和统计分析的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识别和判断被引量:5
《地质论评》2010年第6期875-884,共10页张玉光 刘迪 李志恒 李岩 刘庆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872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9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09-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编号2010LESV008)的成果
鸟类栖息行为是鸟类重要的生活习性,与鸟类后肢骨骼的形态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适应演化关系,而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分析推断也是古鸟类学研究的热点。文中通过对大量现生鸟类的后肢骨骼系统进行形态学对比、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后肢3块骨...
关键词:形态特征 统计分析 栖息行为 后肢骨骼 中生代 古鸟类 
中国中生代鸟类后肢骨骼的长度比例特征及栖息习性的分析被引量:5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8年第4期317-329,共13页张玉光 田晓阳 李志恒 
通过对18目59科137例现生不同栖息习性鸟类的后肢3块骨骼(股骨、胫跗骨和跗跖骨)长度比例的观察和特征分析,推断出鸟类的栖息习性与后肢3块骨骼中各骨骼长度所占总长度的比例存在密切的关系。即在所有鸟类的后肢骨骼中,胫跗骨的长度占3...
关键词:中国 中生代 鸟类 后肢比例 栖息习性 
辽西中生代鸟类跗跖骨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意义被引量:5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年第4期297-306,共10页张玉光 田晓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编号:MY/2001-19)资助
跗跖骨是鸟类后肢骨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态特征对恢复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鸟类的跗跖骨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了200余例有代表性的现生鸟类标本,并对其中15个目中的154例标本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还将跗跖骨各...
关键词:辽西 中生代 鸟类 跗跖骨 统计分析 习性 
中国中生代鸟类概述(英文)被引量:33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年第1期74-98,共25页周忠和 张福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212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142)资助
对中国中生代鸟类的发现和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近年来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工作表明,这些鸟类主要属于早白垩世的中晚期(131~120Ma),延续了争少11Ma,但主要的辐射发生在125~120Ma 间。为便于分析早白垩世鸟类多样性的演变,本...
关键词:中国 早白垩世 鸟类 
中国中生代鸟类研究硕果累累——《中国辽西中生代鸟类》简评
《地质通报》2003年第7期545-545,共1页高玮 
关键词:中生代鸟类 《中国辽西中生代鸟类》 简评 孔子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