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理论

作品数:15被引量:4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邰长利王宇李祖伦邢小燕赵艳玲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吉林省梅河口市友谊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中医》《养生保健指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食疗补正气 增强免疫力
《养生保健指南》2020年第6期71-71,共1页陈天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首届副主任蓝森麟建议,饮食上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清热解毒、健脾益肺、芳化湿浊,以助调五脏、补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为此,他推荐了以下几款食疗方.
关键词:中华中医药学会 健脾益肺 湿浊 抗病能力 食疗方 增强免疫力 中药基础理论 清热解毒 
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光明中医》2016年第19期2783-2785,共3页冯文战 李光霞 张林 高立 刘代群 李陶 彭艳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
关键词: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中医药疗法 临床中药学 中药基础理论 
浅说四气五味理论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4
《光明中医》2011年第11期2186-2188,共3页邰长利 
凡药寒、热、温、凉为四气,也称四性;酸、苦、甘、辛、咸为五味。自古有神农尝百草,"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是中药性味的起源。历经数千年传承,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已被赋予更广、更深的内涵,已成为中药理论的核心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性味理论 四气五味 临床中药学 中药基础理论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第四届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中药与临床》2011年第2期66-66,共1页
为展示临床中药学的建设成果、加强交流、提升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承办,以'中药配伍'为主题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第四届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
关键词:中华中医药学会 学术年会 分会 临床中药学 中药 
动物行为学在中药寒热药性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6
《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第4期519-524,共6页邢小燕 赵艳玲 孔维军 贾雷 王伽伯 鄢丹 李瑞生 肖小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512607;2006CB504703)
从宏观动物行为学角度,结合计算机和现代影像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动物在具有不同寒热属性药物的作用下对环境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变化,获得通过直接观察难以评定的多行为学参数,评价药物的寒热属性,进而表征其寒热属性的差异。该方法可实时...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 中药寒热药性 动物温度趋向性 中药基础理论 
“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阴阳属性解析被引量:6
《光明中医》2010年第1期100-101,共2页姚建平 马书娟 
关键词:阴阳 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 中药基础理论 
第二届全国临床中药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秦华珍 
关键词:《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基础理论 学术研讨会 南宁 广西中医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临床中药学 中药基本理论 
第二届全国临床中药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广西中医药》200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秦华珍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主办、广西中医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临床中药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22-25日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会议围绕“继承与创新中药基本理论”主题,就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
关键词:《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基础理论 学术研讨会 南宁 广西中医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临床中药学 中药基本理论 
优秀科研团队(二) 中药基础理论创新团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中药基础理论创新团队共有12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中职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5人;年龄在45—65岁4人,35~45岁3人,25~35岁4人。本团队在罗杰英教授的带领下.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主要从事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中药基础理论 理论创新 科研 中医药现代化 中药成分 单味中药 中药注射剂 中药现代化 
浅谈中药有毒与无毒
《光明中医》2008年第1期95-96,共2页徐红 王兆荣 
关键词:中药学 中药基础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