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

作品数:262被引量:904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盛良王光耀王兴华刘喜平倪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药类法象”探讨妇科疾病诊治思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768-773,共6页郑玮琳 刘浩 曹立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30529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3A151501110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穗联合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22A1515110697);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编号:2023101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
“药类法象”为中药传统理论之一。“药类法象”发端于《黄帝内经》,元代的张元素将药物的四气五味与运气相结合,提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李东垣发展了“...
关键词:药类法象 四气五味 四时 气机 升降浮沉 中医妇科疾病 诊治思路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基于“四气五味”理念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李波 焦一曼 
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内卷’及其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0351);2023年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四气五味’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究”(项目编号:JSJMSZ23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某地区高职院校为例,运用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研究手段,揭示“四气五味”理念下学风建设的特点与优势,并对标不同学风层次的影响因素与调整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发现,依循“四气五味”策略的高职院校在学风及学生...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风建设 四气五味 学习态度 教育质 
基于四气五味理论探析通法在慢性前列腺炎证治中的应用
《中国性科学》2024年第12期127-130,共4页覃忠健 张磊 鲍丙豪 陈露 黄浩男 文皓烺 王雪艳 童苏妍 刘保兴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科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西医治疗效果有限,但中医治疗CP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各医家主要从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等方面进行论治,本文基于四气五味探讨通法在CP治疗中的应用。《金...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四气五味 通法 辨证论治 
中药的配伍规律及其四气五味
《人人健康》2024年第35期75-77,共3页刘文文 
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已成为中华民族健康守护的重要力量。中药的配伍规律与四气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今天,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
关键词:四气五味 中医药学 配伍规律 中药配伍 中药学 理论体系 日常生活 哲学思想 
跟着古人,品饮解暑汤
《健康养生》2024年第11期22-23,共2页张艺馨 甄雪燕 
古代不少王公贵族、名医、名家,都有各自推崇的解暑汤饮,其中蕴含中医配伍的智慧,更有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学问。酸梅汤。早在宋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梅子制作饮料。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了“鸟梅汤”的做法。
关键词:升降浮沉 四气五味 梅汤 制作饮料 《事林广记》 陈元靓 
中医内科的营养观
《人民政坛》2024年第11期48-48,共1页
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1.五味调和中医认为,饮食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对应人体的不同脏腑功能,适量摄取各种味道的食物,可帮助维持体内的平衡。例如,大枣、蜂蜜等甘味食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海带、紫菜等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的功能。2...
关键词:中医内科 四气五味 寒凉 补中益气 清热解暑 饮食调养 食物 
认识中药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年第9期19-19,共1页臧滨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总结推演逐渐发现和发明的。既然是来源于食物,就会有气味和滋味,中药气和味包含着两重含义,一个是鉴别或使用中药时候通过口尝、鼻嗅获得的感官感受,一个是上升为理论层次的药性...
关键词:药性理论 鉴别要点 四气五味 中药味 白鲜皮 两重含义 蒜臭味 气味 
问问大咖
《学与玩》2024年第9期32-33,共2页王满元 
问题好多,都要“冲破天际”了?把问题丢给我,我找“大咖”帮你解答。我问:妈妈对我说过“食药同源”,吃的东西真的有药物作用吗?常见的有药物作用的食物有哪些呢?大咖答:妈妈说得对中医药体系有“食药同源”之说,食物也具有药物“四气...
关键词:人体机能 四气五味 感官功能 食药同源 营养功能 中医药体系 中药材 日常生活 
六气淫盛配伍理论发微
《光明中医》2024年第16期3214-3217,共4页张静宇 于盼盼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多元投入基金项目重点项目(No.21JCZDJC01150)。
六气淫盛配伍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该理论作为药性配伍理论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相对复杂,不易理解,至今仍未被普遍的运用于临床指导组方。此文在浅述《黄帝内经》中四气五味理论的基础上,对六气淫盛的配伍理论进行解析,而后...
关键词:六气淫盛 配伍 黄帝内经 四气五味 临床中药学 
《神农本草经》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中药四气五味表述异同分析
《中南药学》2024年第8期2201-2206,共6页王莹 杨文华 梁艳 张莎莎 张安特 孙晓迪 薛春苗 
2018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204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No.zyyzdxk-2023257)。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
关键词:中药 四气 五味 《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