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药理

作品数:18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华东南征张志强苗明三任德权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研究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被引量: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第94期35-36,共2页胡菊花 
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原有的药理学基础上验证中药原有功效,同时将中药潜在未知的性能进行挖掘,有助于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及完善。本文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现状、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药 临床药理 药性理论 研究模式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分析被引量:3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第84期16628-16629,共2页綦秀丽 
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药药理的核心,推动中药药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朝着科学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的支持。临床实践为中药药理理论提供数据、实践、疗效来源,是理论的来源基础,同时也是检验中药药理理论和药性理...
关键词:中药 药理 药性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被引量:17
《中医学报》2017年第2期237-241,共5页张志强 孟欣桐 苗明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3B09);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TCJ2014-391);郑州市中医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项目(121PYFZX182);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31PCXTD612);河南中药大学中药新药创制与道地药材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2〕188-2}
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是在原有的药理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中药原有的功效进行再次验证,同样挖掘出中药潜在未知的某些性能,以一定的微观及定性指标表现出来,发展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应用临床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从临...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理 药性理论 研究模式 中药 
承前启后,开创未来--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学术年会纪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年第12期I0001-I0005,共5页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屠呦呦研究员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明了将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就能产生原创的成果,服务人类健康。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
关键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药临床药理 学术年会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西医并重 人类健康 中国特色 中华民族 
2013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国际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18期I0003-I0003,共1页
2013年10月17—18日,2013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国际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对提高我国中药新药研制水平、推进国际交流、...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理 上市后再评价 国际性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专业委员会 中药新药 国际交流 
2013年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国际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年会撷影
《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18期I0001-I0001,共1页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专家共识被引量:10
《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2期327-327,共1页胡镜清 任德权 刘平 蒋健 元唯安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312-12)
为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应用进程,加强临床研究证候测量的质量控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主办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候测量客观化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医证候测量与四诊客观化领域专...
关键词:四诊客观化 临床研究 中药新药 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证候 中药临床药理 质量控制 
2013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国际大会在北京召开
《世界中医药》2013年第10期1180-1180,共1页
10月17-18日,2013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国际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对提高我国中药新药研制水平、推进国际交流、保障社会...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理 上市后再评价 国际性 北京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者风采--劳绍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劳绍贤,男,1937年6月生,湖南长沙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主任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临床研究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脾胃消化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关键词:劳绍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消化系统疾病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专业委员会 学者 中药临床药理 
浅谈大黄的配伍应用被引量: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第3期97-98,共2页周春梅 刘华东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Z09015];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08)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为下品,因其不宜久服,用之不当反伤正气之故。然自古以来,仍有不少医家喜用善用大黄;而且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搜集整理,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
关键词:大黄 中药配伍 药对 中药临床药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