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源性

作品数:54被引量:11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小梅董伟伟王硕赵慧霞肖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恶性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肿瘤源性外泌体miRNAs在胰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3年第4期429-434,共6页白亦焘 李根 舒信 马郖 毛红梅 阿永俊 武芳芳 
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202001AY070001)。
胰腺癌是一种隐匿起病、迅速进展的高度恶化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高侵袭性、细胞外基质的物理屏障作用和解剖位置位于腹膜后且被空腔脏器遮挡等原因,胰腺实体瘤的早期诊断率极低;又由于胰腺有极丰富的淋巴引流,并与胆道、十二指肠等器...
关键词:肿瘤源性外泌体 胰腺恶性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前微环境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肿瘤源性IL-35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21期1106-1106,共1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IL-12家族中新发现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其与TGF-β、IL-10被认为是三种最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IL-35广泛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35在恶性肿瘤中不仅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同...
关键词:恶性行为 免疫抑制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发生发展 免疫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侵袭迁移 恶性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肿瘤源性IL-35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20期1035-1035,共1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IL-12家族中新发现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其与TGF-β、IL-10被认为是3种最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IL-35广泛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IL-35在恶性肿瘤中不仅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在肿瘤...
关键词:恶性行为 免疫抑制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发生发展 免疫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侵袭迁移 恶性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肿瘤源性IL-35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18期924-924,共1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IL-12家族中新发现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其与TGF-β、IL-10被认为是3种最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IL-35广泛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IL-35在恶性肿瘤中不仅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在肿瘤...
关键词:恶性行为 免疫抑制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 胰腺肿瘤 肿瘤医院 免疫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侵袭迁移 
肿瘤源性IL-35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16期811-814,共4页于佳兴 李增勋 黄崇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71978和82072659);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19JCJQJC63100)资助。
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是IL-12家族中新发现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其与TGF-β、IL-10被认为是三种最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IL-35广泛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35在恶性肿瘤中不仅发挥着...
关键词:IL-35 肿瘤血管生成 恶性肿瘤 
肿瘤源性外泌体miRNAs调控骨恶性肿瘤血管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丁聚贤 谢兴文 许伟 李鼎鹏 苏积亮 柳博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704104);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7JR5RA050)。
骨恶性肿瘤血管化过程与肿瘤侵袭性及远端转移密切相关,靶向抗血管治疗是目前精准化医疗下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部分抗血管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明确疗效,但因副反应较大、患者依从性差,故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晚期进展期骨...
关键词:骨恶性肿瘤 外泌体 MIRNA 血管化 
金属支架管在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年第5期453-454,共2页郑霁 陈志朋 陈虹 鄢俊安 李前伟 张耀尹 李为兵 
目的观察留置金属支架管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科使用金属支架管治疗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患者10例,肾功能显像(ECT)检查用于评估留置金属支架管后单肾功能。结果经...
关键词:金属支架管 输尿管 恶性梗阻 慢性良性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源性肠梗阻58例被引量:1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12期1022-1023,共2页孔颖泽 张伟兴 杨宇星 江秋英 
肠梗阻按来源可分为肿瘤源性与非肿瘤源性,且前者已占病因的首位。肿瘤源性包括两类,一类是胃癌、肠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盆腹腔内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恶性肠梗阻,多见于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恶性肠梗阻 非肿瘤 源性 转移性恶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方法 肿瘤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