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罪

作品数:461被引量:989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翔王志祥孙道萃陈罗兰高长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检察院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拐卖外籍妇女案高发引重拳打击
《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15期20-22,共3页晏翔 
导演李杨曾经执导的影片《盲山》,展现的是拐卖妇女犯罪的沉重罪孽,不仅揭露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更是直指人性的愚昧无知。该片讲述了女大学生白春梅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才被解救的故事。其间她被人贩子卖给40岁的村民黄德贵做老...
关键词:拐卖妇女犯罪 社会现实 愚昧无知 女大学生 人身自由 残酷性 重罪 村民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敲诈勒索据事实证据择重罪处断
《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4期11-12,共2页徐日丹 
“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方式,实施敲诈勒索的,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择一重罪处断。”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第三批指导性案例,进一步明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案件的相关法律适用。
关键词:信息方式 事实证据 敲诈勒索 重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 指导性案例 案件事实 法律适用 
诬告陷害罪疑难问题探究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1期42-,67,共2页周清水 
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况下应包括单位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文认为只需出现现实的危险结果,诬告陷害罪就可以成立既遂。而将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栽赃给他人予以告发是否数罪并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行为人捏造他人犯罪...
关键词:诬告陷害罪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诉讼活动 犯罪行为 危险结果 数罪并罚 犯罪事实 犯罪对象 吸收犯 作伪 重罪 原理 实施 单位 处罚 
“违法所得”探析被引量:5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1期70-71,共2页虞建成 刘让春 
"违法所得"这一法律术语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对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等事实、情节的认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违法所得"内涵的理解直接决定着司法实践中案件的处理。在刑法中,应当将"违法所得"解释为违法行为获利数,不仅符合立法文字原...
关键词:刑事司法实践 违法所得 罪与非罪 有效衔接 刑法 违法行为 利益认定 法律术语 处理 行政法 经济法 作用 重罪 影响 文字 内涵 立法 理解 解释 获利 
美国的贿赂犯罪研究
《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6期743-743,共1页王军明 
贿赂犯罪作为职务犯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犯罪现象,严重的侵蚀国家的健康机体。美国在惩治贿赂犯罪方面,无论是程序法还是实体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的...
关键词:贿赂犯罪 重罪 轻罪 实体法 程序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