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反向电流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国勋徐志峰王瑞祥严康李学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江西理工大学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华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稀有金属》《中国有色冶金》《山东工程学院学报》《资源再生》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国内外铜电解工艺技术与装备综述被引量:8
《资源再生》2012年第6期50-52,共3页毛允正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铜电解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周期反向电流(PRC)电解,永久不锈钢阴极(ISA法、KIDD法、OT法、EPCM法)电解等新工艺。铜电解精炼生产向大型化、大极板化、自动化、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低成本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铜电解工艺 技术 国内外 综述 装备 周期反向电流 铜电解精炼 ISA法 
应用周期反向电流电解精炼铜的研究被引量:2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12,共4页董云会 赵云霞 
山东省教育厅计划项目 ( 30 10 43)
提高铜电解电流密度的主要障碍是阳极的钝化 ,用周期反向电流能相对地防止阳极钝化 ,从而电流密度可提高到 40 0A/m2 .经过实验 ,确定采用反向电流的操作条件及电解诸因素对反向电流电解的影响 ,从而初步确立了反向电流电解精炼铜的生...
关键词:周期反向电流 电解精炼  生产工艺 电流密度 
周期反向电流法高电流密度电解精炼铜的研究被引量:8
《有色金属》2001年第2期39-41,48,共4页鲁道荣 李学良 何建波 韦联辉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862 5 2 48)
模拟铜电解精炼工业生产条件 ,在小型电解槽中研究周期反向电流法高电流密度电解精炼铜的可行性。并用XRD、SEM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研究杂质对铜沉积的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 :当电流密度为 40 0A·m- 2 ,电流周期阴极沉积时间 75s...
关键词:电解精炼 周期反向电流 添加剂 杂质 结晶形态 晶面取向 精炼铜 电流密度 
世界铜电解精炼生产实践调查被引量:6
《中国有色冶金》1998年第8期1-30,共30页张友余 
对世界铜电解精炼生产实践进行了调查并将其结果表格化,同时考察了自1987年和1991年进行类似调查以来在生产实践上发生的变化。在采用不锈钢阴极,聚合物混凝土电解槽和阳极准备机组方面显示了持续发展趋向。在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技术...
关键词:铜电解精炼 精炼厂 生产实践 不锈钢阴极 电解槽 聚合物混凝土 阴极铜 周期反向电流 准备机 电解液 
KF-B_2O_3-K_2WO_4熔体中电镀钨的研究─—周期反向电流(PRC)被引量:3
《稀有金属》1994年第3期161-166,共6页文振环 李国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采用周期反向电流技术对KF-B_2O_3-K_2WO_4熔盐体系中钨的电镀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0℃时,在钼、铜和镍基体上均可获得平整致密、与基体结合性好、呈银灰色的钨镀层,其中在钼基体上镀层最厚...
关键词:氟化钾 钨酸钾 电镀钨 PRC技术 
周期反向电流技术用于熔盐体系镀锆被引量:1
《稀有金属》1989年第2期128-132,共5页叶尚云 李国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本文使用周期反向电流技术(PRC)考察了氟化物熔盐体系中锆的电镀。实验表明,PRC技术对熔盐体系中锆的电镀有显著作用且能比常规电镀提高电镀速度4倍以上。XRD分析发现,由此得到的锆镀层均沿(001)方向择优取向。较详细地分析讨论了电镀...
关键词:周期反向电流 熔盐体系 镀锆 PRC 
铜的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
《中国有色冶金》1980年第7期35-38,共4页Josef Bertha 岑立振 江达 
一、前言在采用高电流密度的铜电解精炼生产中,使用传统的直流电解方法,不仅影响阴极和阳极过程,而且也影响电解液。固定阳极成分而提高电流密度,就意味着增加阴极和阳极的过电压,提高电解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首先是铜、镍、砷和铁离子...
关键词:电解液净化 阳极 过电压 赫勒 超电压 电流密度 电流效率 硫酸盐 硫酸镍 阴极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