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臣

作品数:34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黄霞丛海霞张红霞张红霞郑志良更多>>
相关机构:武昌职业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都学坛》《古籍研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朱素臣《十五贯》的传播接受
《今古文创》2024年第13期88-90,共3页齐愉康 
作为苏州派的代表性作品,朱素臣的《十五贯》用昆曲演唱的经典唱腔、曲词宾白的融合对后世戏曲舞台改编演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朱素臣的传奇《十五贯》到20世纪的改编版昆曲《十五贯》再到现在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其传播接受主要分为...
关键词:《十五贯》 朱素臣 昆曲 传播接受 
清初朱素臣《聚宝盆》对沈万三、朱元璋的再书写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7-13,共7页陈昱杰 刘天振 
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在清初撰作《聚宝盆》传奇。《聚宝盆》没有选择大部分笔记小说中记载的沈万三商人形象,而是选择了渔夫形象,反映了明末清初苏松地区的遗民形象。沈万三以渔夫入世遭厄,正是对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仕与隐困境的再书写,...
关键词:《聚宝盆》 沈万三 朱元璋 朱素臣 
吴文化下朱素臣戏曲创作研究
《艺术科技》2023年第7期26-28,共3页刘佳佳 
2023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苏州派朱素臣传奇创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CX22_276。
我国存在很多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其蕴含的美学风貌和文学追求,给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留下了深深的地域烙印。在中国江南地区,吴文化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以苏州为核...
关键词:吴文化 苏州派 朱素臣 戏曲创作 
人物塑造的形象之“定”与情感之“变”--《十五贯·判斩》表演分析
《剧影月报》2022年第3期39-40,共2页陈超 
昆曲剧目《十五贯》原见于明末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清代剧作家朱素臣将其改变为传奇剧目《双熊梦》。1956年,浙江昆剧团将其改编为昆剧《十五贯》,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铸就了新中国昆剧振兴史上的一段辉煌。经由后代艺...
关键词:《十五贯》 《醒世恒言》 十五贯 表演分析 朱素臣 保留剧目 双熊梦 冯梦龙 
朱素臣《十五贯》传奇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03-110,共8页杨惠玲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明清文士戏曲编刊活动研究”(17YJA760069)
朱素臣的《十五贯》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公案剧,其重心不在两桩冤案,而在于生命个体尤其是寒门士子的生存境遇。作者寄寓其中的,不仅是惺惺相惜的关怀,更是无力主宰自我命运的叹息。通过反映家族、婚姻、礼乐和司法等制度对两对年轻人...
关键词:《十五贯》 家族 婚姻 礼乐 
朱素臣传奇的伦理价值探析被引量:1
《大观(论坛)》2019年第4期219-220,共2页黄霞 
朱素臣,清初戏曲作家,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朱素臣作为一个时代的文人,不可能完全超脱当时的社会影响,也会有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性。要评价朱素臣传奇伦理思想是否具有价值,我们首先需要理清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关...
关键词:朱素臣 传奇 伦理 
朱素臣剧作的艺术探寻——缜密的戏曲构思
《牡丹》2019年第3Z期73-75,共3页黄霞 
在明清传奇勇于创新、突破的年代,朱素臣对自己的传奇创作进行了定位。他以鲜活的舞台为目标,以普通市民为对象,在戏剧构思、舞台表演及脚色调度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体现着他在创作道路上的探寻。一部成功的作品无法离开缜密的构思,巧...
关键词:朱素臣 秦楼月 
明清情理观与朱素臣传奇的伦理色彩探析
《才智》2018年第17期190-190,192,共2页黄霞 
在传奇的创作中,朱素臣以写实的笔调,描绘了雅俗交汇的世俗生活;在创作观念上,朱素臣不可避免带有传统的伦理思想,浓郁的伦理色彩也是其剧作鲜明的特点,但其对传统的伦理绝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进行修正和重新诠释。
关键词:情理观 朱素臣 传奇 伦理 
朱素臣传奇的道德化与人性化特色
《大观(论坛)》2018年第3期13-14,共2页黄霞 
朱素臣所诠释的伦理是世俗的伦理,是情理相融的伦理。在戏曲形式、思想上,作者积极寻求兼具情、理,有着气格之雅,达到'亦理亦情'的圆融审美境界。其对传统的伦理绝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进行修正和重新诠释,即道德与人性化的伦理。
关键词:朱素臣 伦理 传奇 
梅兰芳纪念馆藏戏曲抄本文献述略被引量:1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毛忠 
每一段历史,都有不为人知的过往;每一处遗迹,也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当历史与遗迹相遇、交织,历史则因遗迹愈发显得厚重,遗迹也因历史的厚重而增添了观赏的兴味。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的梅兰芳纪念馆,即是这样的一座名人故居。
关键词:梅兰芳 名人故居 梅巧玲 四喜班 秦腔 北京市西城区 朱素臣 中国戏曲研究院 缀玉轩藏曲志 梨园世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