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

作品数:257被引量:45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余舒萍李锦发覃主元陈丽琴岳利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百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壮族传统说唱类古籍中的稻作文化书写及其时代价值论析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26-37,共12页李万青 莫幼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侗语民族神话的多态传承与时代价值”(22BZW192)。
我国的稻作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文化遗产。壮族传统稻作生产生活孕育了形式多样的壮族传统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传统说唱类古籍以古壮字书写而成,是壮族传统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稻作文化遗产的重要...
关键词:壮族 说唱类古籍 稻作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代价值 
壮族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陈月爱 
壮族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详细的技艺流程记录、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传承人的口述资料等特点。通过研究开发这类档案,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弘扬和继承壮族传统文化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
关键词:壮族 传统手工技艺 档案 开发利用 
守正与创新:壮族传统纺织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张玉华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色乐业壮族纺织技艺活态传承研究”(22BMZ010)。
壮族传统纺织技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壮族人民在纺织领域的卓越创造力。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守正与创新是解决广西...
关键词:壮族传统纺织技艺 守正创新 传承发展 
桂西南壮族传统岁时节日中的歌舞乐文化
《黄河之声》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农伟培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文化变迁视域下桂西南壮族节庆仪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KY0788)。
在稻作文明与原始信仰历史悠久的桂西南壮族地区,岁时节令中有着诸多节日庆典,而无处不在的歌、舞、乐则为节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节庆仪式文化符号的天琴弹唱乐、拟兽歌舞乐、山歌,在祭祀、祭祖、庆贺、交友等不同功能节日中,...
关键词:桂西南 壮族 岁时节日 歌舞乐 
壮族传统拼布被面图案题材及文化内涵研究——以浙江民艺拼布博物馆馆藏为例
《染整技术》2024年第12期96-98,共3页李昌茜 王教庆 
壮族传统拼布被面作为壮族拼布技艺的一个重要载体,直接反映了壮族典型民族文化的历史与地域特征。文章对浙江民艺拼布博物馆馆藏的壮族传统拼布被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类,并对其图案题材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对继承和弘...
关键词:拼布被面 壮族 
“艺工融合”教学模式下壮族传统纺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探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95-100,共6页张玉华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色乐业壮族纺织技艺活态传承研究”(22BMZ010)。
壮族传统纺织技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壮族人民在纺织领域的卓越创造力。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这一传统技艺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作为文化传承...
关键词:“艺工融合” 壮族传统纺织技艺 传承与创新 教学模式 
认知图式视角下传统聚落空间解释--基于桂北汉族与壮族传统四村落的比较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9-117,共9页王静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遗产监测重点实验室课题(2024YZ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X2013-18);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ZB07)。
通过对传统聚落的调研及史料收集,借鉴图式的概念内涵,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并融合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对桂北汉族与壮族的传统聚落空间进行比较研究。归纳传统聚落空间认知图式的物化形态,对传统聚落空间进行句法图解与释义,以解译其空间...
关键词:传统聚落 认知图式 空间句法 结构主义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
《新西部》2024年第7期90-95,共6页刘倩玲 梁碧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面向东盟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区域中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XGJ007)。
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为目标,广西发挥区域、民族和东盟等特点和优势,激发“文旅+”动能,培育“文旅+教育、康养、农林、交通、电竞”文旅新模式,发展文旅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以沉浸式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标杆,...
关键词:实践探索 创新路径 转型升级 沉浸式体验 新标杆 新业态 三月三 壮族传统文化 
基于文化资本化的滇黔桂壮族传统体育类非遗传承路径研究
《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黄山鹰 叶琼 李胜领 刘中强 
2022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解构与重构:巴渝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研究”(2022BS048);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体育非遗文化资源资本化研究”(20YJC890015);2023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巴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叙事与时代化建构研究”(SCJJ23ND353);2023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XXTYCY2023C07)。
文化资本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沿袭、传承的重要经济方式,与壮族传统体育类非遗在互动中共生与发展。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滇黔桂壮族聚居区多元壮族传统体育类非遗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壮族传统体育类非遗因现代文化的冲击,...
关键词:文化资本化 壮族 体育非遗 滇黔桂 
基于景观图式语言的壮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以云南省马洒村为例被引量:1
《中南农业科技》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铁占哲 张云 
民族园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教学案例库项目(503210312)。
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马洒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图式语言理论,构建马洒村文化景观的图式语言体系,通过对其语汇和语法进行研究,探索马洒村文化景观特征。结果表明,马洒村空间可被划分为公共空间、连接空间、居住空间、...
关键词:文化景观特征 壮族传统村落 景观图式语言 云南省马洒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