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颗粒

作品数:14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郑倩董军伟李颖何蕾曹春丽更多>>
相关机构:石家庄市中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医药导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河北中医药学报》《辽宁中医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张琳琳 崔文卓 刘婷婷 张晓伟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2172)。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
关键词:揿针 调胃颗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肝郁脾虚型 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中医药导报》2015年第2期84-86,共3页陈立 苏立军 曹春丽 祁朋 何蕾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选用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则联合前两种治疗法治疗,观...
关键词:自拟疏肝调胃颗粒 消化性溃疡 胃疡 肝胃不和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6期110-111,共2页陈伟 郭蕊珠 周海纯 马育轩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2010-pt099)
目的:确定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病(消化道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8.2%,对照组71.3%...
关键词:自拟疏肝调胃颗粒 胃疡(消化道溃疡) 肝胃不和型 临床观察 
调胃颗粒生产工艺分析
《健康必读(下)》2010年第9期184-184,共1页李佰玲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制粒成型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颗粒色泽均匀度和口感情况作为综合考察指标,探讨浸膏相对密度、糊精量、糖粉量、搅拌时间的量化条件。
关键词:制药工艺 超微粉碎技术 
正交设计法优选调胃颗粒的水煎煮提取工艺被引量:6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第13期1158-1159,共2页孙文格 赵午申 郑倩 董军伟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编号:2007182)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水煎煮提取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主药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总多糖的含量及提取干膏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即加水8倍量,每次1.5h,煎煮3次,影响提取的...
关键词:调胃颗粒 芍药苷 多糖类 正交试验 中药制药工艺 
正交设计法优选调胃颗粒的成型工艺被引量:8
《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第1期116-117,共2页孙文格 郑倩 刘凤琴 
河北省科技攻关课题(No.07276101D-27)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制粒成型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颗粒色泽均匀度和口感情况作为综合考察指标,探讨浸膏相对密度、糊精量、糖粉量、搅拌时间的量化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3D2,即...
关键词:调胃颗粒 正交试验 制粒 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制药工艺 
正交设计优选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22期78-79,共2页孙文格 郑倩 张桂侠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7182)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从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及提油时间(C)三个方面考察挥发油得量,筛选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油方案为A1B2C2,即白术、木香直径小于1cm、加水量8倍、提油时间6h;影响...
关键词:调胃颗粒 挥发油 中药制药工艺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健脾理气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年第1期27-28,共2页戴剑华 赵建群 易恒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胃颗粒 健脾理气 脾虚肝郁 
临床确认疗效突出的慢性胃炎治疗新药——调胃颗粒剂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6年第1期51-51,共1页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
关键词: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新药 慢性胃炎 临床应用 颗粒剂 胃镜复查 病例观察 调胃颗粒 病理复查 含量测定 
调胃颗粒剂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5年第2期50-50,共1页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
关键词:调胃颗粒 有效率 临床应用 诊断 治疗 病例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 规定 基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