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说

作品数:101被引量:16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维昭张国光李广柏张同胜段江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湖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红楼梦》虚构性的两种表现形式被引量:1
《红楼梦学刊》2024年第5期1-19,共19页李鹏飞 
《红楼梦》中固然包含了作者自传的成分,但虚构的成分更多。这至少表现为两种重要的形式:一是对其他叙事文本的借鉴模仿,是一种再创作式虚构;二是作者不同时期经验的叠加与重构,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形象,这是一种经验变形式的虚构。
关键词:自传说 虚构性 借鉴模仿 经验叠加 
俞平伯与“自传说”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5期214-227,共14页许飞 
“自传说”是新红学的核心观念。胡适提出该说,具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特征。在红学史上,“自传说”的创立属于巨大的革命性进步,从而形成了崭新的研究范式。俞平伯早年涉足红学,与“自传说”的强烈启迪是分不开的。他对此说的认可与...
关键词:俞平伯 新红学 自传说 胡适 索隐派 
《红楼梦竹枝词》所咏为《红楼梦》早期稿本被引量: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4-12,共9页胡铁岩 
清代诗人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百首,以竹枝词特有的纪实风格,全面记载了《红楼梦》早期稿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与今本《红楼梦》相比较,《红楼梦竹枝词》所记述的《红楼梦》故事情节和人物,与今本《红楼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
关键词:卢先骆 《红楼梦竹枝词》 早期稿本 完璧 自传说 
囿于自传说困境的红学研究——评冯其庸《论〈红楼梦〉的思想》
《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第10期73-82,共10页王俊德 
冯其庸先生《论〈红楼梦〉的思想》一书在《红楼梦》思想研究方面颇具建树。然而受困于传统的经由传说对《红楼梦》进行解读的局囿,其大作难以获得红学研究的新意,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以期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起到抛砖引...
关键词:《红楼梦》 冯其庸 传说困境 
论《儒林外史》的“自传性”——兼及《红楼梦》“自传说”被引量:3
《江淮论坛》2019年第3期157-164,193,共8页冯保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文化视野下明清通俗小说研究”(14BZW09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项目“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交叉研究”(2017ZSTD009)
《儒林外史》是以作者及其周围文人为原型完成的一部具有“群体自传性”特征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有作者个人及其家族的影子在,是一部具有“家族自传性”因素的长篇小说。比较而言,《红楼梦》的“自传性”并不比《儒林外史》突出。作...
关键词:《儒林外史》 《红楼梦》 自传性 
俞平伯的二度检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第29期39-39,共1页侯美玲 
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
关键词:俞平伯 检讨 红学研究 红楼梦 自传说 随笔  
美国枪支文化的形成
《书摘》2018年第9期123-126,共4页帕梅拉·哈格 李小龙(译) 
美国枪支文化的历史来自传说和大众记忆,如果未经删减,大概是这样的:美国生来就是枪支文化社会。美国人民与枪之有着独特持久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社会 美国 枪支 自传说 
俞平伯二度检讨
《文存阅刊》2018年第3期92-92,共1页侯美玲 
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
关键词:俞平伯 检讨 红学研究 红楼梦 自传说 随笔  
论余英时的“红学”观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2期13-20,共8页王韬 
余英时所谓"两个世界",以《红楼梦》中"大观园"内外为理想、现实之区隔,其理论沿自王国维所申康德美学,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名则源自俞平伯。作为"红学新典范"的"两个世界论"乃承"自传说"之弊而起,余英时指出"自传说"因拘于"曹...
关键词:两个世界论 新典范 自传说 索隐派 
《莺莺传》中的转折复句及其心理表达趋向——兼论“自传说”被引量:1
《励耘学刊》2018年第1期209-224,共16页薛海燕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海上丝路视阈的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6BZWJ06
习惯上认为《西厢记》是一个写出了诸多矛盾的具有“复杂性”的作品,而少有人关注原著《莺莺传》所表现的“复杂性”。本文提出,《莺莺传》中转折复句数量颇多,增加了叙事的波澜,更凸显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这种语言特点、叙事特点...
关键词:《莺莺传》 转折复句 自传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