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恢复

作品数:598被引量:4356H指数:3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喻理飞包维楷黄宗胜符裕红焦菊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贵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凋落物和根系对沂蒙山区三种森林恢复方式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生态学报》2024年第12期5294-5306,共13页包金美 陈法霖 杨龙超 刘波 王欣丽 张弛 张静 刘艺萱 张全艳 王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630);山东省教育厅青创团队项目(2020KJE00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D104);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202210452062)
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不同底物供应下土壤磷转化状况。以人工恢复的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和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添加去除和根系去除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关键词:自然恢复 人工恢复 凋落物 根系 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 
火烧迹地柽柳灌丛资源岛特征及植被的自然恢复被引量:3
《生态学报》2020年第1期284-294,共11页王世林 曹文侠 王小军 李小龙 王金兰 刘玉祯 辛雨琼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0306)
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资源岛特征及形成机制多有报道,但资源岛土壤对群落稳定性与火烧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作用尚不明确。以酒泉盐碱地柽柳灌丛地火烧3年后,自然恢复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及其冠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柽柳枯立...
关键词:柽柳 资源岛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恢复力稳定性 火烧迹地 
亚高山森林自然与人工恢复对土壤涵水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3
《生态学报》2018年第22期8118-8128,共11页祁凯斌 黄俊胜 杨婷惠 包维楷 庞学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58);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SZ0038,18ZDYF0307,2008SZ0150).
西南亚高山原始针叶林被大规模采伐后,在皆伐迹地上营造了大量云杉林进行人工恢复。但关于这些人工林的土壤涵水能力如何,一直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与评价。选择川西米亚罗林区系列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20 a、30 a、40 a、70 a)为对象,以...
关键词:自然恢复 人工林 次生林 青藏高原东缘 土壤结构 持水性能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及自然恢复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0
《生态学报》2016年第22期7412-7421,共10页徐飞 蔡体久 杨雪 琚存勇 唐庆明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14C029);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5ZX07201-008-03)
为量化垦殖对我国东北沼泽湿地的影响程度,于2015年6月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沼泽、耕地、退耕湿地的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高变区域进行测序,并分析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
关键词:沼泽 垦殖 土壤细菌 Α多样性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植被恢复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改良的影响被引量:34
《生态学报》2015年第15期5157-5167,共11页唐国勇 高成杰 李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462);资源昆虫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riricaf201001M;riricaf2012007M);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304202;201104002-3-2)
土地退化和土壤恶化是我国干热河谷主要环境问题。树种筛选及树种与土壤关键限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22年间不同时期(1991、1997、2005和2013年)5种人工林(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
关键词: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 自然恢复 造林 树种 
长白山风倒区植被恢复26年后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31
《生态学报》2015年第1期142-149,共8页孟莹莹 周莉 周旺明 于大炮 包也 王晓雨 郭焱 代力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2B04)
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白山遭受了罕见的台风袭击,原始森林遭到了大面积破坏。为了弄清风倒区自然恢复26a后的植被恢复状况,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风倒区和相邻的原始林区(对照区)3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特征,评估了风倒区植被的恢复...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自然恢复 风倒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东北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对土壤及植被的修复效应被引量:20
《生态学报》2013年第10期3192-3204,共13页姜丽娜 杨文斌 卢琦 姚云峰 蔺瑞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283和30360089);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26B04;2007BAD46B07和2007BAC03A10)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制约,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低覆盖度植被,这些低覆盖度植被类型中存在大量的天然乔木疏林或稀疏灌丛,地表处于半流动状态,而配置成行带式后,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并且不...
关键词:低覆盖度 行带式固沙林 带间距 自然恢复 
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被引量:24
《生态学报》2010年第21期5810-5820,共11页刘彦春 张远东 刘世荣 张笑鹤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9038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0404)
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是该地区云冷杉暗针叶林大规模采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主要次生林类型之一,是由采伐迹地向顶极暗针叶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区4个海拔梯度(A:2900—305...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海拔梯度 亚高山 次生林 自然恢复 
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被引量:42
《生态学报》2008年第2期855-861,共7页邵新庆 王堃 王赟文 刘贵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0035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7CB106805)~~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了在围封去除干扰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进程。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在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呈波动状变化,最高值出现在第6年,为3.3,...
关键词:典型草原 恢复演替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被引量:125
《生态学报》2007年第12期5110-5119,共10页曾馥平 彭晚霞 宋同清 王克林 吴海勇 宋希娟 曾昭霞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KZCX2-XB2-08-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B403208);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C01A10)~~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
关键词:人为干扰 自然恢复 植被特征 群落演替 桂西北喀斯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