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林

作品数:2474被引量:11330H指数:4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思齐朱教君刘发林肖化顺刘玉洪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桦次生林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变化与预测
《林业与生态科学》2025年第1期1-7,共7页董中康 杨彩琪 李永宁 付立华 张菲 张岩 
十四五科技支撑项目(2022YFD2200503-02)。
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期冠...
关键词:间伐 林冠开度 半球摄影法 GM(1 1)模型 马尔科夫模型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回归模型 
乌拉山林区强化天然林资源保护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林业》2025年第2期26-27,共2页杨晓华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乌拉山天然次生林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西部较大的水源涵养林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 生态安全屏障 天然林保护工程 内蒙古西部 水源涵养林 天然次生林 黄河中游 生态环境状况 
东宁市三种典型次生林森林群落研究
《内蒙古林业》2025年第2期43-44,共2页唐庆明 韩春莲 王磊 包瑞 卢歆钰 
东宁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老爷岭余脉。该区地带性植被为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但由于20世纪20—40年代森林火灾反复干扰和掠夺性采伐的破坏,原始林破坏严重,原生植被所剩较少,多为次生植被,或是在低湿地形成的隐域性...
关键词:红松阔叶混交林 森林火灾 天然次生林 次生植被 森林群落 低湿地 张广才岭 原生植被 
施氮对长白山次生林土壤与微生物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森林与环境学报》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邓子豪 陈志杰 韩士杰 卢安琪 冯莉绚 黄志群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重点项目“树种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物理保护的影响”(JZ230007)。
为了解氮沉降如何改变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比,进而如何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在长白山山杨-白桦次生林样地以施氮模拟氮沉降的方式,设置3个施氮梯度[0 kg·hm^(-2)·a^(-1)(N0)、25 kg·hm^(-2)·a^(-1)(N25)、50 kg·hm^(-2)·a^(-...
关键词:氮沉降 长白山 次生林 化学计量不平衡 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比 
喀斯特坡地次生林常见树木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桂鈺翔 彭韬 戴全厚 李焱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317,4226114467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2023YFF0806002);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重点048);贵州省高层次(百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GCC[2023]059)。
[目的]探究喀斯特坡地次生林常见树木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对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内构树、栾树、乌桕、臭椿、苦楝树、香椿和盐肤木进行监测,同时对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分...
关键词:喀斯特 树干液流 气象因子 
天然次生林增汇减排经营技术的研究
《安徽林业科技》2025年第1期3-8,共6页张新法 王桂琴 
本文基于当前林业碳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研究开发林业碳汇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研究开发林业增汇减排技术的思路、目的和方法。通过分析天然次生林的现状和总结森林经营方法中的经验,以中德合作林业可持续项目实施成果和...
关键词:次生林 增汇减排 森林经营 技术指标 
青杨过熟林采伐更新及次生幼林抚育技术
《天津农林科技》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省有仓 
2020年在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两岸开展了青杨过熟林采伐更新试验,利用树桩和根系萌生的嫩枝和幼苗培育次生林,实现了高效更新和快速成林目的,降低了造林成本。经过3年的连续观察和系统总结,形成了青杨过熟林采伐、断根和次生幼林抚育技...
关键词:青杨 过熟林 更新 次生林 抚育 
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刘扬 于聪 石妍妍 张馨元 都佳怡 杨立富 夏英博 穆怀志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JJKH20230073KJ);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40601089RC);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F1304004-05)。
糠椴次生林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森林类型之一,其结构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尤其是坡位差异的显著影响。基于样地数据,探讨了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上坡、中坡和下坡的林分结构特征、胸径和树高分布,以及单木材积和...
关键词:糠椴 次生林 坡位 林分结构 树木生长 
冰雪仙境中的宝藏伊春
《奋斗》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王巍 
霜降万木,雪兆吉年,冬日里的小兴安岭洁白无瑕、浪漫优雅。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素有“红松故乡”之美誉,森林覆被率达83.8%,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林基地。这里有中国“红松之乡”、亚洲最大天然次生林带、东北小兴安岭最后一片原始...
关键词:红松故乡 负氧离子 天然次生林 返璞归真 洁白无瑕 伊春 仙境 原始森林 
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演替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孙嘉雯 施秀珍 邵雅琪 冯鼎 王建青 刘宝 邹秉章 王思荣 黄志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163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23J06024)资助。
为探究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氮矿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以5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天然次生林(林龄分别为5、8、21、27、40年)为研究对象,并以>100年的原始天然林为对照。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测定土...
关键词:氮矿化 土壤微生物量 天然次生林 林龄 森林恢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