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迹

作品数:1407被引量:87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承云徐传福张晓龙刘显凡谢菠荪更多>>
相关机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北京大学英特尔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观念的踪迹——20世纪80年代“电影性”问题的发生被引量:1
《学术界》2023年第4期163-171,共9页安燕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思想史(1905-1949)”(20BC03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关于“电影性”“戏剧性”“文学性”及电影“现代化”的论辩体现出追求新颖性的悖论。“电影性”或“电影化”的自觉是在1980年代初“新启蒙”的西方话语与国内“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合谋的语境中,重回电...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 电影性 审美论 反映论 合生主体 
断流与新构:集锦片的历史变迁与文化踪迹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王海洲 孟畅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ZD18)阶段性研究成果。
集锦片是一种工业体系下极具中国特色的生产模式,亦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群集创作传统。民国早期电影《女儿经》开创了集锦片制作的先河,《联华交响曲》奠定了同一主题分篇章的创作基础原则,后续这一创作传统因种种原因在内...
关键词:集锦片 电影史 电影民族性 主旋律影片 
延异断裂与技术踪迹——论斯蒂格勒对德里达延异概念的狭义化解释被引量:2
《哲学分析》2022年第6期135-145,193,共12页陈明宽 司惠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斯蒂格勒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CZX008)阶段性成果。
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是从德里达延异思想中衍生出的一种理论体系。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是对所有生成过程的描述,他认为,在所有的生成过程中都不会有中心和起源,生成意味着生成的延迟和差异,也即延异。斯蒂格勒则认为,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是对...
关键词:斯蒂格勒 德里达 延异 技术 踪迹 
文化生产视野下的高考与现代性际遇——以保罗·威利斯《在中国寻觅现代性踪迹》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民族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146-152,共7页程猛 海子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农家子弟的阶层旅行与文化生产研究”(项目编号:18CSH013)的阶段性成果。
在新著《在中国寻觅现代性踪迹》中,保罗·威利斯延续文化生产的分析视野,以高考为节点区分了两类底层群体——“闯过独木桥的人”和“不走高考这条路的人”,并据此解析教育与现代性体验的内在连接。两类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城市,生产...
关键词:文化生产 高考 现代性际遇 经验秩序 
象征的踪迹——胡一川的“城楼”及其变动的意义
《美术学报》2021年第1期18-27,共10页丁澜翔 
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研究”(批准号:19ZD21)的资助。
胡一川在1946年创作了木刻《攻城》。这件作品诞生于他艺术生涯的困顿与迷茫时期;两年后,胡一川对《攻城》进行再创作,绘制他的第一幅主题性油画。《攻城》对胡一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攻的何座"城"?画的内容有没有现实依据?这幅作品对...
关键词:城楼 山海关 攻城 风景画 象征意义 
人类:生物性与文明创造的混合产物——读瓦尔特·伯克特《神圣的创造:神话的生物学踪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30-32,共3页李斯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17ZDA161);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重点学科建设“中国神话学”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者资助计划”。
瓦尔特·伯克特的《神圣的创造:神话的生物学踪迹》一书,从宗教及仪式入手,把人类的生物性作为研究的基础视角之一,对人类文明现象、神话及民间故事叙事等诸多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运用自然界的案例,比对人类世界“手指祭”“替罪羊”“...
关键词:瓦尔特·伯克特 宗教 生物学 神话 
踪迹与记忆 共鸣与回响——前奏曲《浦江晨钟》的创作特征被引量:1
《人民音乐》2020年第6期12-15,共4页王瑞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15)阶段成果。
随着人民音乐音像出版社的"人民音乐新唱片——新时代中国作品原创新萃"《致祖国》与《致新时代》两个系列CD唱片的问世,当徐孟东的前奏曲《浦江晨钟》里中国人熟悉的《东方红》与《威斯敏斯特报刻曲》的旋律再次响起,人们便立刻进入到...
关键词:国际音乐节 上海之春 前奏曲 音像出版社 《东方红》 文化记忆 威斯敏斯特 创作特征 
石刻中的乙弗昆裔踪迹与北朝社会格局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35-145,共11页刘连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魏丧葬中民族融合因素的考古学解读”(项目编号:16BKG019阶段性成果.
乙弗氏是北朝民族大融合中较小的部族,却在不同时期分别以武力、权术和姻亲等形式获取生存空间,成为众多中小部族的典型。目前散见北朝碑刻、墓志、石窟寺和佛教造像题记中的相关信息反映了其与拓跋鲜卑的密切关系及与不同民族的融合过...
关键词:乙弗氏 石刻 迁徙 姓氏 民族融合 
个人网络活动踪迹信息保护研究——兼评中国Cookie隐私权纠纷第一案被引量:15
《河北法学》2019年第5期133-148,共16页张璐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18ZDA149)
互联网服务商收集并利用个人网络活动踪迹信息进行商业化使用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从人格权益看,个人网络踪迹信息因直接或间接的身份识别性,具有了人格权的属性,加之我国法律对人格权采"全面列举具体人格权+抽象的一般人格利益保护...
关键词:COOKIE技术 网络踪迹信息 人格权益 财产权益 个人信息保护 
虚拟与现实:电子踪迹大数据质量与知识发现
《图书馆》2019年第5期80-85,共6页陈峥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计算社会科学的产生;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项目编号:16ZDA086)的研究成果之一
电子踪迹数据一般是结构化/可结构化、量化/可量化的,相对易于分析,数据处理精度一般较高,因此受到数据驱动型知识发现的重视。然而,受商业利益、政治权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电子踪迹大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自然性、准确性存疑。网络...
关键词:电子踪迹 大数据 计算社会科学 数据质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