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心

作品数:311被引量:10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胡献国严惠芳马居里夏乐敏周浩更多>>
相关机构:东莞市顺风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常搓足心胜吃良药
《保健与生活》2024年第23期34-34,共1页贾佩琰 
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足心宜常搓”。所谓搓足心,主要是搓足之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常搓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气,还有交济水火的作用,“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实火炽盛能釜底抽薪”。
关键词:虚火上炎 养生家 涌泉穴 釜底抽薪 实火 壮水制火 足心 
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4年第10期26-26,共1页胡献国 
小儿厌食症即食欲缺乏,厌食,属中医“厌食”范畴。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节日饮食积滞,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故见小儿厌食。当以健脾开胃、消食导滞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积滞伤脾者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 中成药治疗 手足心热 消食导滞 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脘腹胀满 烦躁易怒 
五脏有火走五官
《养生保健指南》2024年第6期77-77,共1页关炜 
鼻头红肿、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口干舌燥……出现这些情况,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上火了。中医认为,微小的上火症状,其实是身体内五脏火气的“表达方式”。心火走舌。“心,其华在面”,心火旺就会面红耳赤、爱长痘,平时还有口干、口舌生疮...
关键词:手足心热 清热降火 心火 牙龈出血 口腔溃疡 口舌生疮 五脏 口干 
枳实导滞丸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湿热积滞型40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5期1003-1004,共2页徐慧 
笔者用枳实导滞丸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湿热积滞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40例,均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小儿推拿门诊患儿,年龄2岁以下,病程1天~2周。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平时多,3~10余次不等,味酸腐臭...
关键词:手足心热 脘腹胀满 小儿推拿 舌苔黄腻 中医医院 门诊患儿 枳实导滞丸 肛周 
李新华应用加减八味丸治疗口疮医案一则被引量:1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5期1007-1008,共2页钟佳奇 李新华 
李新华从事中医门诊40余年,善用补法与泻法治疗中医疑难杂症,对于口疮有其独特治疗方法,现介绍其用加减八味丸治疗口疮1例如下。徐某,女,60岁,2023年8月9日初诊。反复舌痛3个月余,期间间断服用西瓜霜、维生素B类、黄连上清片治疗,仍反...
关键词:咽部异物感 李新华 手足心热 中医门诊 脉细数 灼热感 西瓜霜 舌痛 
冬养阴,食药膳
《医食参考》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张玉龙 
中医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应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相应做出调节。冬天阴气盛,气温下降,寒风料峭,气候干燥,水分减少,人体内的气血循环也随之减缓,阳气伏藏于内,常出现口干舌燥、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心中时烦、失眠多梦、手足心...
关键词:腰背酸痛 面色潮红 手足心热 眩晕耳鸣 视物昏花 气血循环 心悸健忘 舌红 
胎儿肝母细胞瘤1例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3年第6期392-393,共2页房建铭 刘琦 张迎丽 董泽宇 董雷霆 刘红艳 
1病例资料患儿,男,2天,因“发现肝脏占位1月余”入院,母孕32周时超声发现胎儿肝内占位,大小3.3cm 3.2cm×3.0cm,35^(+6)周复查提示肿物增至约8.2cm×8.2cm×6.9cm,于36^(+3)周行剖宫产娩出,体重2.85kg,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查体:精神...
关键词:收缩期杂音 直接胆红素 肝母细胞瘤 总胆红素 手足心 TORCH 呼吸急促 甲胎蛋白 
阴虚体质养脾法
《科学养生》2023年第17期14-15,共2页杨力 
阴虚体质的人很多,这类体质的人,经常表现为性急,爱发火,常五心烦热。分辨其体质特征为:一般体形瘦长,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自觉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口唇皲裂,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或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关键词:性情急躁 手足心热 五心烦热 舌红少津 眩晕耳鸣 口燥咽干 喜冷饮 唇皲裂 
宝宝缘何会成“小黄人”
《健康博览》2023年第11期48-48,共1页朱秋悦 黄玉 
很多父母可能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眼白、头面部、四肢、手足心开始呈现黄色。这让新手爸妈们担忧连连,生怕宝宝留下后遗症。这种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刚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发育还不成熟,脱离母...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宝宝 手足心 头面部 后遗症 常见的问题 
虚寒体质者宜做艾灸
《家庭科学》2023年第8期39-39,共1页薛宏莉 栾仁东 
艾灸之前。辨识体质很重要。杨俊丽说,艾灸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活血助阳及防病保健等多种功效,是很好的养生方法。但艾灸的操作手法、适合人群都是有讲究的,若选择不当,不但没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如阳虚、气虚等虚寒体质者(常表...
关键词:手足心热 面色苍白 养生方法 体质辨识 咽燥 阴液 助阳 祛风散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