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榕小蜂

作品数:29被引量:10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文珊马炜梁陈勇陈友铃李宏庆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台湾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生命世界》《中国林副特产》《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自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蛹期薜荔榕小蜂的人工气候箱培养
《环境昆虫学报》2022年第2期446-452,共7页赵萌 吴文珊 陈友铃 陈杨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43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01179)。
薜荔瘦果具有食用价值,但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传粉。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养蛹期薜荔榕小蜂,以期在蜂源缺失的季节为开花薜荔输送传粉蜂。研究结果表明:28℃条件下小蜂的发育时长为27 d,比同期自然条件下的小蜂发育时长缩短53 d,雌...
关键词:预蛹 发育时长 温度 虫瘿含水率 寿命 
蛹期薜荔榕小蜂的琼脂培养被引量:1
《昆虫学报》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赵萌 吴文珊 陈友铃 吴婷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43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01179)。
【目的】薜荔Ficus pumila var.pumila瘦果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传粉。本研究旨在探讨蛹期植食性寄生蜂室内培养的可能性。【方法】在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和光周期(0L∶24D,10L∶14D...
关键词:薜荔榕小蜂 预蛹 发育历期 温度 光周期 寿命 虫瘿 含水量 
薜荔榕小蜂幼虫虫龄的划分被引量:5
《昆虫学报》2020年第12期1508-1515,共8页包甜甜 陈友铃 吴文珊 吴婷婷 张兴坦 周莲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431,3127044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01179)。
【目的】薜荔Ficus pumila.var.pumila既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态系统的关键树种,也是城市垂直绿化的重要树种。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是薜荔的专性传粉蜂。榕小蜂幼虫长期生活于隐头花序内的虫瘿中,虫体小,龄期长,观测困难。本研...
关键词:薜荔榕小蜂 传粉蜂 幼虫 头壳宽 体长 频次分布法 
薜荔榕小蜂奇妙的一生
《生物学教学》2020年第10期70-71,共2页洪凌 吴文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爱玉子与传粉小蜂体系的生态修复”,No.31670431;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非传粉小蜂对细叶榕-传粉蜂共生体系的入侵与损毁”,No.cxxl-2019s86。
本文介绍了薜荔榕小蜂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发育过程,榕小蜂的成虫寿命仅为数小时至数天,但其幼期(包括幼虫期和蛹期)往往长达数月,严格局限于由榕树瘿花子房形成的虫瘿中。研究结果可为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展示奇妙、和谐的景象。
关键词:薜荔榕小蜂 幼期发育 幼虫龄期 裸蛹 
尖尾蝇的产卵行为及其生活史观察
《生物学教学》2019年第12期46-47,F0004,共3页吴婷婷 洪凌 张宇豪 吴文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生态修复”,No.31670431;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非传粉小蜂对细叶榕-传粉蜂共生体系的入侵与损毁”,No.cxxl-2019s86
对采集于福州地区薜荔果上的尖尾蝇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与物种鉴定,并通过观察尖尾蝇在薜荔果内的产卵行为和生活习性,了解以薜荔为寄主的尖尾蝇生活史,阐明尖尾蝇入侵对薜荔榕-蜂共生系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尖尾蝇 薜荔 薜荔榕小蜂 共生体系 
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被引量:7
《生态学报》2017年第21期7161-7169,共9页杨升 陈友铃 吴文珊 陈晓娟 包甜甜 叶洁芬 宋天宇 吴怡祾 周莲香 曾喜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670431,3127044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J01440);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拔尖人才班科研项目;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雌雄异株桑科榕属植物,两者互为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分别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二者互为隐存种)建立了专性共生关系,榕树榕果挥发物在维系传粉小蜂与其寄主的共生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薜荔...
关键词:雌雄异株 雌花期 变种 隐存种 Y型嗅觉仪 
薜荔榕小蜂出飞新模式的发现被引量:1
《生物学教学》2015年第12期5-6,共2页林淼芳 杨升 张燕 黄诗雯 吴文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270440;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CXXL-2015153(2015159);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拔尖人才班科研项目,No.201408
本文报告了发育成熟的薜荔传粉小蜂从雄花未发育成熟的间花期雄果内出飞的新出飞模式.新发现的出飞模式提示,薜荔榕小蜂的年出飞次数比先前报道的要多,从而说明榕小蜂的种族繁衍能力也比先前认为的要强.本文同时对这一新出飞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薜荔 榕小蜂 间花期雄果 出飞模式 
贮藏条件对薜荔榕小蜂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6期109-113,120,共6页戴志聪 陈友铃 刘亮 郑翠芳 吴文珊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J0123);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2008I0014);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项目(BKL2009-078;BKL2009-048)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薜荔榕小蜂雌蜂存活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蜂存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98%,无光照并添加适量体积分数2%蜂蜜液.在此条件下,寿命最长的小蜂可存活15 d,湿度和温度对小蜂存活影响达到极显著...
关键词:薜荔榕小蜂 相对湿度 温度 存活率 
信息化合物对薜荔榕小蜂选择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3
《生态学报》2010年第11期2949-2957,共9页陈友铃 方丽娜 吴文珊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No.2008I0014)
爱玉子和薜荔均为桑科榕属植物,与薜荔榕小蜂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信息化合物在维系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的共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Y型嗅觉仪检测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8种单一信息化合物和芳樟醇、苯甲醇和松油醇组成的混合信息化合...
关键词:爱玉子 薜荔 信息化合物 传粉榕小蜂 Y型嗅觉仪 
爱玉子花序挥发物成分以及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被引量:15
《生态学报》2010年第8期2212-2219,共8页陈友铃 吴文珊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No.2008I0014)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接受期以及传粉或产卵5d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爱玉子隐头花序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是对传粉小蜂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的芳樟醇。组成...
关键词:动态顶空吸附法 爱玉子 薜荔榕小蜂 挥发物成分 化学生态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