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序列

作品数:14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胡幸平崔效锋薛丁宁杰远王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学前缘》《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序列早期特征及成因分析与探究被引量:1
《化工管理》2018年第36期146-147,共2页滕骥 吕玉娟 冯自兴 陈威振 
了解地震序列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救援工作开展,因此在某地区发生地震,首先要分析其序列特征,然后根据此分析结果制定更安全、有效的救援计划。本篇文章将汶川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震序列早期特征,以及对地震成因进行分析。发现...
关键词:汶川地震 8.0级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成因 
那曲、和田台阵对汶川地震序列的定位误差校正被引量:3
《中国地震》2013年第4期472-479,共8页郝春月 郑重 张爽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08B19)资助
针对汶川地震序列,利用慢度-方位角台站校正(SASC)法来提高那曲、和田2个台阵的定位精度。结果显示,那曲台阵对汶川地震序列定位后,其后方位角和慢度残差的标准偏差在校正后分别降低了32%和58%;和田台阵的分别降低了38%和71%。校正后,...
关键词:SASC 汶川地震序列 中国西部台阵 
接收台阵、震源阵的传递函数与双聚束法的初步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2年第5期79-87,共9页郝春月 牟磊育 郑重 张爽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08B19)
根据汶川地震序列,选出距离合适、波形相关性较好的事件作为震源阵,联合永久台阵(那曲、和田台阵),进行震源阵与固定台阵组合研究,计算其台阵响应。结果表明,地震序列可以形成震源阵,按照地震台阵的特殊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信噪比,为...
关键词:接收台阵 汶川地震序列 震源阵 双聚束 台阵响应 
基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对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4
《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第8期2561-2574,共14页胡幸平 崔效锋 宁杰远 陈连旺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1-01);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6-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WFSD-07)联合资助
本文采用理论震源机制解的分析方法,以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为约束,探讨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及其与汶川地震序列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龙门山地区不同构造变形模式下的构造应力场,得到了理论震源机制解,并与汶川地震序列实...
关键词:汶川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构造变形模式 理论震源机制解 
汶川中强余震发展节律及其精确多项式对6级以上强余震趋势的预测研究
《高原地震》2011年第4期13-16,共4页薛丁 曹刚 张建业 
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s≥4.7级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且强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定量地预测震区6级以上强余震趋势提供了一个预测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汶川地震序列 节律 数学建模 强余震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被引量:30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6期1063-1072,共10页崔效锋 胡幸平 俞春泉 陶开 王艳华 宁杰远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6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WFSD-07);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经费(ZDJ2009-1)资助
利用2008年5月12日至8月7日包括国家地震台网、地方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在内的1023个地震台站及IRIS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读取P波初动极性,并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求解,给出121个4.0级以上...
关键词:汶川地震序列 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 
汶川强余震节律趋势简单分析
《山西地震》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薛丁 邹家义 王立巍 
对汶川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L≥5.0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强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且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定量地预测震区发震性提供了一个简单依据。
关键词:数学模型 汶川地震序列 节律 
汶川地震序列早期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
《高原地震》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代炜 严武建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C07048)
地震序列的特征和震型判定工作有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对其发生成因的研究是解决地震预报难题必须面对的科学问题。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初步研究表明:①余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于宽100km,长约330km的带状区域内,并侧向于主震震中的北...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 序列 分段特征 成因 地幔阶梯 
汶川地震序列中较大深度余震的一种可能的直接观测证据被引量:9
《中国地震》2009年第2期113-122,共10页刘春 吴忠良 蒋长胜 
国家科技部项目(2004CB418406)资助
汶川地震序列中为数很少的深度大于30km的余震是否存在,对解释汶川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序列中26个"恰好"发生在观测台站下方的小地震——"台下地震",利用这种地震与台站之间的特殊组合来确定这些地震的震源...
关键词:地震定位 汶川地震 余震序列 GT事件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汶川强余震迁移分析被引量:1
《高原地震》2009年第2期1-3,共3页薛丁 张建业 王立巍 
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L≥5.0级的强余震活动空间上存在明显空段,强余震围绕该空段有反复迁移发生特征。基于上述现象,作者从地震地质和经纬方向余震迁移的角度上做了一些研究,较为定量地为震区预测发震地点提供了简单依据。
关键词:汶川地震序列 地震空段 强余震迁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