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

作品数:87被引量: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光和郭卫东屈文生李少军庄玉丽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商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鸦片战争时期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
《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5期24-25,共2页刘晓月 
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而耆英是1842年至1848年清政府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耆英外交活动的研究开始起步。学术界对耆英的评价分为三类,即完全批评、完全肯定以及部分批评部分肯定。争论主要围绕耆英...
关键词:鸦片战争 耆英 外交 客观性 
务存大体 量为变通——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思想探析之一
《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李光和 
耆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之一。“务存大体,量为变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的两个重要的原则。在对外交涉中,耆英试图尽力维护中国传统的对外观念及其对外体制,保持天朝上国的尊严。而在列强的军事恫吓...
关键词:耆英 务存大体 量为变通 
“力争国权,整军经武”——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思想探析之二被引量:1
《社科纵横》2006年第7期140-141,共2页李光和 
耆英是1842至1848年间清政府办理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参与了战后奠基中西关系的全部条约谈判。“力争国权,整军经武”是耆英对外交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维护国家的利权,耆英曾据理力争,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挽回国家的一些损失;...
关键词:耆英 力争国权 整军经武 
“示以诚信,一视同仁”——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思想探析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165-168,共4页李光和 
耆英是鸦片战争时期从事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之一。“示以诚信,一视同仁”是耆英对外交涉的两个重要的原则。他把儒家的“诚信观”运用于对外交涉,其基本效用是适应了妥协的需要;把本源于传统的天朝夷夏观的“一视同仁”思想,视为制夷良...
关键词:鸦片战争时期 对外交涉 一视同仁 思想 诚信观 夷夏观 儒家 制夷 
耆英外交理论初探
《首都博物馆论丛》1995年第1期26-32,共7页龙霄飞 
耆英(1790—1858),字介春,爱新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清室贵胄,直接参与了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活动,先后主持签定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并在战后主持清廷外交近六年(道光二十二年四月—道光二十七年十...
关键词:外交理论 外交活动 鸦片战争时期 外交史 近代外交 《南京条约》 文武官员 盛京将军 军事力量对比 满族统治者 
试论耆英的投降外交被引量: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第3期67-72,共6页李少军 
<正> 耆英是中国近代投降外交的鼻祖。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著述中,他却往往被一笔带过,其罪责虽重却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耆英的投降外交及其理论作一番论述。一耆英(1787——1858),字介春,清朝宗室,道...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清政府 耆英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前后 道光帝 鸦片战争时期 西方国家 抵抗侵略 鸦片战争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