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外交

作品数:106被引量:10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马忠文王开玺茅海建戴仕军杜继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末总理事务衙门研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252-255,共4页梁泽远 
本文主要研究在清末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过程中以总理衙门设立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外交事务艰难起步与逐渐走向健全成熟的过程。总理衙门作为清末第一个中央外交机构汇聚着全国的外交事务信息,它的设立成为连接中央权力与地方督抚在涉及外交...
关键词:近代外交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奕䜣 洋务运动 
曾纪泽:折冲樽俎,不辱家国之名
《各界》2024年第11期49-52,共4页高荣伟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知道曾国藩,而熟悉曾纪泽的人就少得多了。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生于1839年,卒于1890年。其人生短短的51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纪泽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其外交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
关键词:曾纪泽 中国近代史 曾国藩 外交家 近代外交史 
抗日战争时期“学者型外交”研究
《西部学刊》2022年第4期157-160,共4页蒋迪 
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抗日战争时期‘学者从政’研究”(编号:KYCX21-2994)阶段性成果。
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中日两国矛盾的加剧,“学者型外交”模式在“学者从政”潮流中逐渐发展。以胡适、蒋廷黻等为代表的学者弃学从政,对国民党战时政治变化以及战时外交起到重要的影响。“学者型外交”对抵御外来侵略、推动外交领...
关键词:抗日战争 学者从政 近代外交 
怀太史公之才,抱张骞之志——文人政客蒋廷黻
《山海经》2021年第25期0006-0007,共2页于晓萌 
作为民国知名的“学者政客”,蒋廷黻不像他的同僚那样受到后来学界研究的追捧,有长达半个多世纪他都是被边缘化的人物。赞誉声没有、骂声也没有,只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幸的是,近几年学界刮起了一股蒋廷黻热,大家似乎都意识到蒋廷...
关键词:蒋廷黻 外交 近代外交史 
晚清条约外交的现代性
《大连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9-14,共6页宋凡 
19世纪,西方国家在不断竞争和妥协的实践中冲破了教皇外交的束缚,确立了以条约外交为代表的近代外交体系。伴随着中外接触的渐趋频繁,清代传统的藩属体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逐渐瓦解,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艰难转型。从总理...
关键词:藩属体制 瓦解 近代外交 
大清的朋友圈李鳳苞記録的諸國駐德公使名單被引量:1
《中国文化》2021年第1期284-300,共17页王丁 
在19世紀後半葉,中國進入了與外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互派時節常駐對方國家的時期。李鳳苞在1878-1884年間擔任出使德國的公使,并兼理荷蘭、奥匈帝國公使,短期代理過法國公使,推進與當時西歐主要國家、特别是正處在德國統一之後經濟、...
关键词:近代外交史 李鳳苞 《使德日記》 外國使節 人名 孫中山 芙蘭諦文 
总理衙门:中国首个近代外交机构
《百姓生活》2021年第6期56-57,共2页刘永加 
中国古代就设有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从汉朝到明朝称为大鸿胪或鸿胪寺,清朝前期由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等负责外交事务。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朝设立了中国首个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总理衙门。
关键词:近代外交 咸丰十一年 清朝前期 理藩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鸿胪寺 大鸿胪 总理衙门 
清末中国和阿根廷交往情况初探
《历史档案》2020年第3期61-65,共5页王士皓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的整理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ATQ004。
清末中国和阿根廷有一定程度的交往,但以往由于史料的缺乏,学界对此关注很少。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探讨清末两国的经贸交往和立约建交准备的状况,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务实的经贸交流对推动两国关系友好发展...
关键词:清末 中国 阿根廷 经贸交流 近代外交 
和平时期的暗涌:英国对公使优待礼仪的交涉与晚清近代外交的形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管世琳 
通过《天津条约》的签订,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实现了长期追求的公使驻京的目标,清政府同时承诺对驻京公使“应有优待”。这是对清政府外交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对清政府及其官员来说这是“城下之盟”不得已的妥协,内心是抗拒的,因而在...
关键词:公使优待 晚清 外交体制 总理衙门 
晚清外交事业起步初期的新旧思潮斗争
《科学咨询》2020年第1期84-86,共3页周绘林 
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后,清政府内部开始涌现出一批思想开明人士。基于当时中西力量的对比,他们重新审视中西关系,改变传统"天朝上国"的心态,在国家间交往的层面积极推进中西交往,其思想已初具近代外交机制的雏形。开明人士面对顽固派...
关键词:近代外交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驻外公使 思潮斗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