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棘尾虫

作品数:20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邱子健陈瑛顾福康史新柏赵群芬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核技术》《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蔡火石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松花江四种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19年第3期595-605,共11页姚顺利 陈瑛 范鑫鹏 母伟杰 王丽 蔡兴隆 潘旭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184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QC2017017)资助~~
利用活体观察,氨银染色和蛋白银染色的方法,对采自松花江的4种广布种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üller, 1773) Ehrenberg, 1830、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 (Müller, 1786) Eigner,1999、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
关键词:形态学 贻贝棘尾虫 鬃异源棘尾虫 尾草履虫 刚毛榴弹虫 
贻贝棘尾虫类催乳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9期159-162,共4页陈晶 邱子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纤毛虫表膜内表面与射出体;皮层颗粒;色素颗粒的形态学研究"(30970311)
为进一步证实原生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激素类物质。选取单细胞原生动物下毛目散毛亚目的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为研究对象,使用兔抗人催乳素抗体,运用B-SA(Biotin-streptavidin amplified)免疫细胞化学染...
关键词:催乳素(PRL) 原生动物 贻贝棘尾虫 免疫细胞化学 
贻贝棘尾虫与大尾柱虫种间的竞争被引量:1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73-75,共3页刘畅 张会新 
蔡火石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资助
利用下毛类纤毛原生动物中的贻贝棘尾虫和大尾柱虫为材料,观察了它们在同一小环境中的生活状况,比较了它们单独培养时与混合培养时的分裂速度的变化情况,了解它们的种间竞争的情况.结果表明贻贝棘尾虫与大尾柱虫种间存在竞争.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大尾柱虫 种间竞争 
食物在贻贝棘尾虫(原生动物,纤毛虫)细胞内的消化过程被引量:3
《动物学报》2008年第3期510-516,共7页陈晶 关萍 邱子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30370162)~~
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术、透射电镜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食物在腹毛类纤毛虫——贻贝棘尾虫细胞内的消化过程进行了追踪观察。食物在进入消化腔隙的初期,外面包被着一层膜结构,但此外层膜很快被消化而消失;尔后食物在贻贝棘尾虫体内的消...
关键词:纤毛虫 贻贝棘尾虫 免疫荧光显微术 透射电镜术 酸性磷酸酶 消化过程 
贻贝棘尾虫腹皮层纤毛器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100-106,共7页汤蕾 倪兵 顾福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01)
应用扫描电镜术观察到,贻贝棘尾虫无性分裂过程中,处于形态发生区的表膜产生孔洞,于小孔内伸出纤毛芽,组成新纤毛器的原基区;老口围带后1/3部分发生更新,前2/3部分的小膜无明显变化,此后两者共同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左、右缘棘毛原基分...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形态发生 扫描电镜术 
贻贝棘尾虫最适温度及半致死温度的测定被引量: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4-17,共4页陈晶 蒲丽君 田佳 肖翠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庆市部分水体中原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调查"
对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也称亚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处理条件下贻贝棘尾虫在24℃时的分裂速度最快,在最适温度24℃条件下贻贝棘尾虫的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333±0.071。贻贝棘尾虫的半...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最适温度 半致死温度 
葡萄糖对贻贝棘尾虫个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64-66,共3页孙玉刚 战玲 
蔡火石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
对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贻贝棘尾虫的存活情况以及最适葡萄糖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贻贝棘尾虫能够存活的葡萄糖浓度范围是在1.1g/L的浓度之下,超过此浓度不能存活。在葡萄糖浓度为0.5g/L时贻贝棘尾虫的分裂速度最快,在最适葡萄糖浓...
关键词:纤毛虫 贻贝棘尾虫 葡萄糖 
原生动物贻贝棘尾虫微管胞器的荧光标记与显示被引量:21
《动物学杂志》2006年第4期71-76,共6页曾红 倪兵 顾福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470201);福建师范大学校扶苗基金资助项目(No.FM001)
采用FLUTAX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显示,原生动物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细胞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背纤毛等纤毛器微管骨架、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和其他皮层微管骨架...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微管胞器 荧光标记 
碳纳米管(CNTs)与贻贝棘尾虫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核技术》2006年第3期202-206,共5页诸颖 赵群芬 蔡小青 李宇国 李文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475109);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
用显微技术观察了贻贝棘尾虫对碳纳米管(CNTs)的摄取以及虫体分裂时CNTs在其体内的分布,测定了0.1、0.5、1.0、5.0、10、50和200μg·mL?17个浓度的CNTs与贻贝棘尾虫存活率的响应曲线,发现加CNTs后第5天虫体的存活率分别为111%、107%、...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碳纳米管 毒性 存活率 大核 
富勒醇对贻贝棘尾虫的辐射防护机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5年第5期296-301,共6页赵群芬 诸颖 李宇国 刘瑞丽 徐晶莹 李晴暖 李文新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10475109)资助
为进一步了解富勒醇对贻贝棘尾虫γ辐射防护的机制,在先前工作基础上测定了0.10mgmL-1的富勒醇存在下,剂量为100—2000Gy范围内贻贝棘尾虫辐照后第5d的存活率,并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辐照后贻贝棘尾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
关键词:富勒醇 辐射防护 贻贝棘尾虫 自由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