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残

作品数:193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吕晓吕晓朱天曙李倍雷吴雪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书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命真实与山水真如——从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髡残《山水图》论画境与禅境
《中国书画》2023年第9期48-55,共8页林蕴臻 
若说艺术创作源自“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毛诗序》)的情感表达,山水之道便涵融了天地的大美大情。儒者将山水划归为方内之境,文士行游山林以合天心、顺至理;道家以介乎有无的您状态言说自然。
关键词:《毛诗序》 禅境 艺术创作 情动于中 生命真实 情感表达 
法门依旧有戈矛——祖堂山髡残居所大火考被引量:1
《中国书画》2021年第10期4-10,共7页景杰 
周亮工《藏弆集》中收录髡残《与郭些庵中丞》信札(以下简称“信札”)一篇,里面提到了自己位于祖堂山幽栖寺的居所毁于一场大火,所有物品包括书画作品、佛学书籍、笔墨纸砚等悉数化为灰烬。全文如下:忆与翁十余年前,朝风夕雨,咀苦分甘。
关键词:书画作品 髡残 笔墨纸砚 祖堂山 周亮工 信札 幽栖寺 居所 
髡残早期行实二考兼论其佛禅思想被引量:3
《中国书画》2021年第1期4-10,共7页景杰 
髡残(1612-1671)[1],俗姓刘,湖南常德人。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石秃、白秃、石道人、残道人、电住道人等。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僧,以"乱头粗服,缅邈幽深"的苍浑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独具一格,与渐江(弘仁)、八大山人、石涛合称“四僧”,与石涛...
关键词:八大山人 中国绘画史 程正揆 髡残 渐江 弘仁 画僧 湖南常德 
独立苍茫--从与担当的对比中窥探髡残的湖湘本性
《中国书画》2020年第10期48-76,共29页陈元幸子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清之际无疑是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同时也是成就英雄与巨匠的时期。受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几代人怀着痛苦与愤懑,却又无奈地对自己的生命重新审视和选择,或遁入空门,或隐逸山林,或著书立传,这一批有着...
关键词:髡残 文化与艺术 家国之痛 隐逸 社会变迁 明清之际 愤懑 担当 
髡残卒年新考
《中国书画》2020年第3期26-33,I0001,I0002,1,共11页毛文鳌 
一、问题的提出:多歧的髡残卒年清初画僧髡残,俗姓刘,字石谿,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残道人、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忍辱僧、忍辱仙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髡残绘画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绘事苍古,画境奇逸,而尤工山水,故生...
关键词:髡残 程正揆 原济 渐江 弘仁 勾染 画僧 奇逸 
不必古人——髡残与清初的“仿王蒙”山水
《中国书画》2020年第3期34-41,共8页吴雪杉 
"仿"是清初"四王"及其传派的主要特点,而"四僧"以艺术上的独创著称。不过"四僧"也有仿古之作,髡残就留下以"仿王蒙山水"命名的画作。通过髡残"仿王蒙"的山水实践,可以讨论四僧之"仿"与四王之"仿"的异同。髡残存世作品中最早一件明确注明...
关键词:髡残 四王 四僧 王蒙山 清初 画作 山水 绘画 
髡残黄山之行的时间考订——兼论其成熟风格的形成
《中国书画》2020年第3期42-74,共33页漆澜 
一、髡残黄山之行的时间考订顺治十一年(1654),髡残(石溪)从湖南来到南京,驻锡于长干城南大报恩寺修藏社,校刻《大藏经》。石溪到南京时已过不惑之年(约43岁)。石溪的早期画风及具体的师承关系因缺乏翔实的史料而一直难以获得确证。与...
关键词:《大藏经》 师承关系 大报恩寺 早期经历 髡残 时间考订 黄山 风格的形成 
2019年髡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书画》2020年第2期36-43,共8页李辉武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2019石溪(髡残)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在湖南省常德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
关键词:新安画派 髡残 作品数量 一空依傍 广度和深度 我行我素 
髡残山水作品真伪考鉴漫议
《中国书画》2020年第2期44-49,共6页邓锋 
关于髡残(石溪)存世作品的数量,不少研究者都指出,其总数应不会超过两百件。个中原因一是髡残"最自矜持","绘事高明,然轻不为人作",多以笔墨自娱,较少赠画于他人;二是其身体极差,常为病痛所折磨,作画数量不多;三是1670年"祖龙一炬,佛书...
关键词:博士论文 髡残 山水作品 表格方式 个中原因 真伪考 自娱 
髡残的性取向与艺术创作
《中国书画》2020年第2期50-82,共33页邵彦 
在清初画坛"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和其他更多遁入佛门的明遗民画僧当中,髡残髡残(1612—1673)是最为奇特的一位。他虽然表现出强烈的遗民情绪,但其出家实与亡国无关,画艺亦与生计无关。他于承平之际(二十七岁,崇祯十一年,1...
关键词:明遗民 八大山人 艺术创作 髡残 画僧 刻板印象 焦虑感 性取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