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亚入欧

作品数:149被引量:13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学照韩东育冯昭奎杨栋梁金鑫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明治维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简述
《黄埔》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韩亮 
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最早实现近代化的国家。日本天皇在登基之日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他“发扬国威”意旨:“宜大力充实军备,光耀国威与海外万国”,为日本奠定了富国强兵、海外扩张的基调。日本...
关键词:日本天皇 脱亚入欧 海外扩张 明治维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富国强兵 知识界 19世纪末 
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历程(笔谈)被引量: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0-122,共23页王明兵 董灏智 韩东育 黄滢 胡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亚世界与‘新文明体系’的形成研究”(20JJD77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户日本的‘日式区域秩序’构想研究”(19BSS0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日游记的‘自-他’审视结构与两国政治互疑的见闻来源研究”(19BSS050)。
学界通常将日本的明治维新、特别是“脱亚入欧”现象看成是1868年以降迅速完成的历史性壮举,并由此强调日本人只用几十年时间即完成了西方世界几百年才完成的近代改造任务。可当人们注意到日本开国之初西方人笔下的当地人精神面貌,特别...
关键词:脱亚入欧 明治维新 江户时代 近代性 思想历程 精神面貌 医学史 韩东 
细节中的晚清大变局
《新民周刊》2021年第17期79-79,共1页向敬之 
金满楼从时人笔记、日记中找有效的材料,结合时势做出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具体思考。19世纪末,日本有识之士迅速发生倒幕运动,推出明治维新,强化皇权,以强制性的政治手段脱亚入欧;而此时的清廷,虽然经历了...
关键词:明治维新 最高统治者 脱亚入欧 现代化转型 倒幕运动 强化皇权 亡国之君 大变局 
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被引量:3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75-80,共6页刘明翰 陈月清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但其对日本和东亚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和天平盛世。在中国"协和万邦"、从不以强凌弱的天下观和王道思想的...
关键词:大化改新 以唐为师 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 
我们尚未读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为爱找方法》自序
《博览群书》2017年第9期33-34,共2页夏烈 
“超克”是一个日本词,汉字的翻译能顾名思义:超越与克服。日本在他们辞别传统、进入现代,即“脱亚入欧”“明治维新”及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认真地进行过“近代的超克”这样的全知识界的大讨论。
关键词:《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二次世界大战 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  大讨论 知识界 
配角与主角的变幻
《环球军事》2015年第16期65-65,共1页文木 
历史的演进,并没有一个事先拟好的剧本。 主角?配角?大戏落幕了可能才知道。 日本,本是西太平洋上一个新月状岛国,却生出了一颗向往大陆的野心。历经明治维新,日本脱亚入欧,筋强骨壮的同时,思上噬血症,从1874年入侵中国台湾...
关键词:主角 配角 西太平洋 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 对外战争 台湾岛 日本 
掘井及泉地发掘灵魂——《明治维新》一课的创意与实施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5年第5期22-25,共4页谈冠华 
2012年,我毅然放弃已完成一年的华师大历史系博士课程,来到晋元高级中学师从李惠军老师从事历史教育。三年来,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李老师身体力行的“历史课要有灵魂”。在他的要求和影响下,我始终把这一理念作为追求的境界和目标。...
关键词:历史与现实 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 
现代化再思
《上海采风》2013年第2期90-91,共2页于坚 
日本明治维新,狠抓教育,目的就是要“脱亚入欧”。脱亚,就是要从中国影响的感性思维中摆脱出来;入欧,就是要理性化。日本的现代化很具体,比如改造语言,限制汉字,片假名的大量使用使日语向着拼音文字靠拢。
关键词:现代化 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 感性思维 拼音文字 理性化 片假名 日本 
近代中日发展变革何以大相径庭
《中南论坛(综合版)》2009年第4期84-89,93,共7页李怀录 
中日两国在近代有过相似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变革,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发展变革的指导思想不同,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对历史发展机遇把握程度不同,所处的境遇不同。
关键词:脱亚入欧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近代中国为何没有“脱亚入欧”——兼与近代日本比较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81-87,共7页李怀录 
"脱亚入欧"实质上是指近代亚洲落后国家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融入欧洲发达国家发展序列。近代中国没能"脱亚入欧",原因主要在于变革指导思想落伍保守、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历史发展机遇一再错失。这与近代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词:脱亚入欧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