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现象

作品数:109被引量:15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成继平屈崇丽孙玉荣沈幼伦黄伟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知假买假”法律适用问题的文献综述被引量:1
《法制博览》2019年第17期6-9,20,共5页张逸文 
自从《消法》颁布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以来,知假买假现象可以称得上是风靡一时,愈演愈烈,实践中,一般将此种现象称之为'王海现象'。并且,与此同时,无论是学理上还是司法实践上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知假买假'的法律适用问题。本文拟在...
关键词:知假买假 惩罚性赔偿 王海现象 职业打假 
王海:“时代英雄”的打假进化
《齐鲁周刊》2017年第10期22-23,共2页荆棘 
从1995年为了北京隆福大厦出售的两副假冒SONY耳机索赔开始,山东人王海在无意间开创了职业打假之路,成为中国职业打假标志性的“第一人”。这一年,被称之为“消费者维权元年”,一批个人打假索赔者接连出现,是为“王海现象”。随着时代变...
关键词:王海现象 隆福大厦 互联网经济 人王 消费方式 惩罚性赔偿 公证机构 敲诈勒索罪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销售 
试论解决消费者和经营者纠纷的经济法理念——用经济法的思维来解决经济法问题被引量:1
《学理论》2013年第9期89-90,共2页孙海云 
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争议和纠纷是经济法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性质应有深刻理解,从经济法的本质、特点和功能等方面寻求突破点,而不能局限在争论和探讨"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生活需要"、"什么是欺诈...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 王海现象 经济法本质 
知假买假行为的惩罚性赔偿适用——由“王海现象”引起的思考
《商情》2013年第36期338-339,共2页张莉莉 王者洁 
目前,“王海现象”已经成为“知假买假”的代名词,知假买假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我国争论多年一直未有定论,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适用结果大相径庭。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性质出发,从法律解释学、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王海现象”应当适用《...
关键词:王海现象 知假买假 惩罚性赔偿 消费者权益 
职业打假人——“公民”王海
《方圆》2012年第12期12-17,共6页靖力 
1995年,22岁的王海一次“知假买假”的心血来潮之举,不经意间制造了“王海现象”。随后,全国各省市涌现出一大批“效仿者”。17年过后,他们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对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越发纯熟,其打假方式也由单打独斗式发...
关键词:“王海现象” 职业打假 “知假买假” 公民 法律法规 规模化经营 消费领域 “英雄” 
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两个问题被引量:1
《学理论》2011年第17期131-132,共2页薛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是与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最密切联系的一部法律,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消法》的基本精神。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 王海现象 医患纠纷法律适用 
关于“消法”修订的几点建议
《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9X期229-230,共2页孙瑞玺 郭冬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实施15年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大消费者当中树立了极高的权威性,享有很高的认知度。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的需求,现行《...
关键词:《消法》 消法 王海现象 惩罚性赔偿 消费争议 双倍赔偿 民法通则意见 侵权责任法 精神损害赔偿  
王海消费者身份之辩护被引量:1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27-32,共6页李胜利 钱联莲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2010sk041zd)
王海现象在法学界引发诸多争议,王海是否具有消费者身份是其中一个关键性问题。许多法学界和司法界人士从消费目的、经验法则以及对立法目的之法律解释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认定王海不具有消费者身份,其行为不能适用《消法》。这种认识...
关键词:王海现象 消费者 消费目的 经验法则 法律解释 
“刁民”王海
《品牌与标准化》2009年第5期18-19,共2页
三十年来,经济生活的巨变也印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提到打假,最先想到的总是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恨王海的人把他骂成卑鄙小人,爱王海的人却把他捧成无私英雄。这个曾被称作"刁民"的人,因打假闻名,以打假为生。王海是改革开...
关键词:王海现象 商务 驰名商标认定 加倍赔偿 商标所有人 蓝牙耳机 欺诈行为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
《环球人物》2008年第24期68-68,共1页
被称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的王海,当年是一名从山东青岛到北京谋生的小青年。1995年,年仅22岁的王海,开始以个人身份"打假",引发"王海现象"。王海无疑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的消费者经历了从投诉无门到选择在3月15日...
关键词:打假 王海现象 山东青岛 个人身份 投诉 消费者 维权意识 第一 谋生 引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