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红梢斑螟

作品数:74被引量:14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刚梁军生童新旺嵇保中况美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林业》《现代农业科技》《中国园艺文摘》《林业与生态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龙岩市新罗区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21期64-66,共3页卢秋明 
利用佳多牌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微红梢斑螟成虫,结合野外调查,摸清微红梢斑螟各虫态分布时间与生活习性,确定其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生活史,同时开展不同药剂对微红梢斑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防治效果 校正死亡率 福建龙岩 新罗区 
抗微红梢斑螟高产脂思茅松优良无性系选择
《林业调查规划》2024年第5期32-35,共4页李宏斌 李思广 杨斌 
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2105AE160008);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创新基金“材脂兼用思茅松无性系选择及松脂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功能基因定位研究”(MS2020-01);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创新团队“碳中和及用材林培育研究团队”。
通过测定40个思茅松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产脂量、受害梢率及松脂化学组分,研究思茅松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产脂量均大于对照产量,抗虫性遗传力为0.62,思茅松无性系间抗虫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初步选择出5个抗微红梢斑螟...
关键词:思茅松 优良无性系 微红梢斑螟 抗虫性 受害梢率 产脂量 化学组分 
微红梢斑螟引诱剂的林间筛选
《中国森林病虫》2023年第5期7-13,共7页张涛 李红卫 仇学建 张柳 石旺鹏 于艳雪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昆虫引诱剂缓释性载体材料的开发”(2021JK001);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针叶人工林重要有害生物绿色高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研发和优化引诱剂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诱捕效果,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和预试验调整微红梢斑螟性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顺-9-反-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E11-...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 信息素 引诱剂 绿色防控 
松梢螟的发生特点及有效防治方法
《农家科技》2022年第12期37-38,共2页李小宁 
松梢螟又名微红梢斑螟、松梢斑螟、松干螟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松梢螟在陕西丹凤县主要为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湿地松、马尾松、云杉、秦岭冷杉等松科植物,是以幼虫蛀食松树当年生的枝梢髓心的一种害虫,其繁殖力强,食量大,为害状酷...
关键词:有效防治方法 松梢螟 鳞翅目螟蛾科 受害植株 微红梢斑螟 松梢斑螟 秦岭冷杉 华山松 
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发生防治及风险性分析
《农业科学》2022年第9期943-950,共8页杨善为 刘京阳 孙凯 高贤良 黄攀 
微红梢斑螟是我国主要梢斑螟属害虫之一,怀化地区危害较重。2009年,因该虫大面积暴发,湖南省启动了林业生物灾害II级应急预案。为评估微红梢斑螟在怀化地区的潜在危险性,科学制定防控决策,本文阐述了微红梢斑螟在怀化地区的发生防治情况...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 发生 防治 风险性分析 
微红梢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被引量:2
《河北林业科技》2022年第1期27-29,共3页高卓田 殷小娟 张江 李辉 杨宝平 张桂芳 
为有效防治微红梢斑螟,调查了试验地微红梢斑螟的发生规律,并采用人工+化学防治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结果表明:该虫喜温暖,幼虫常见于早春活动,在试验区1a发生2代,在盛夏时存在幼虫、蛹、成虫的叠加虫态,人工林的受害程度更高。防治试验显...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 发生规律 防治效果 
云南派姬小蜂对其寄主及寄主植物相关化学线索的行为反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年第6期1189-1196,共8页程曼曼 王淼 马梦然 王树香 崔建州 李继泉 张国伟 
国家公益性行业(林业)科研专项(201504306)。
与寄主植物和寄主相关的化学线索在寄生蜂的寄主搜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是松树钻蛀性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蛹寄生蜂,为了探究该寄生蜂对其寄主和寄主植物相关化学线索的行为反应...
关键词:云南派姬小蜂 微红梢斑螟 油松 化学线索 行为反应 
微红梢斑螟诱导马尾松挥发物成分变化及其行为反应被引量:2
《中国森林病虫》2021年第6期8-14,共7页谢云忠 王国伟 刘江桥 徐芳玲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贵州马尾松种实害虫的优效天敌的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黔林科合[2014]13号);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北美红枫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引诱作用研究”(黔林科合[2021]15号);贵州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提高马尾松林分质量及有害生物控制关键技术”(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1号);贵州大学大学生“SRT计划”项目“微红梢斑螟对五种烯类化合物的嗅觉行为研究”(SRT[2021]214号)和“马尾松种子园天敌昆虫种类调查及其多样性研究”(SRT[2021]215号)。
为了深入了解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梢和松果选择机制,研发其植物源引诱剂,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技术收集虫害和健康马尾松松梢、松果挥发物,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微红梢...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 马尾松 挥发物 特异性成分 行为反应 
微红梢斑螟的化学防治研究被引量:3
《河北林业科技》2021年第3期20-22,共3页高卓田 张江 刘恒泰 范畅 殷小娟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危害松树主梢,并且由于其具有隐蔽性,一般药物无法直接作用于幼虫虫体。研究在筛选出高效渗透剂的基础上,采用"药剂+渗透剂"的组合,进行了微红梢斑螟的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剂明显增...
关键词:渗透剂 微红梢斑螟 防治效果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对南亚热带马尾松种子园的危害被引量:2
《广西林业科学》2021年第4期408-413,共6页潘启龙 黄德卫 谌红辉 杨桂芳 劳庆祥 蒋伟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科学基金项目(RL2015-06);“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600304)。
采用全面踏查、定点跟踪观测和室内培养等方法,调查评估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子园1年生幼果、2年生球果和当年生嫩枝的危害情况,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掌握其在南亚热带地区的活动规...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微红梢斑螟 马尾松种子园 南亚热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