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食物环

作品数:32被引量:21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天李洪波黄凌风郑天凌岳海东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当代化工研究》《地球科学进展》《海洋与湖沼》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塑料在海洋微食物环的富集与循环作用被引量:1
《当代化工研究》2024年第11期82-84,共3页刘冰 张恒阳 施丁琪 马绍祖 何培民 
本文对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在海洋微食物环的循环、富集以及对生物的影响进行了概述,突出了微食物环在微塑料迁移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正确理解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归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塑料基本特性与研究现状,...
关键词:微塑料 微食物环 生物循环 生物调控 
3种微藻藻际环境生物多样性及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海洋湖沼通报》2022年第4期154-159,共6页侯路路 李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09021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64024)。
藻际环境中,微藻与藻际微生物通过多种胞外产物进行一系列的营养物质交换、信息信号传递以及基因代谢调控。不同藻际环境具有特异性,在生物要素的物质循环、微食物环以及藻-菌(藻、其他生物)相互作用中差异显著。本文综述了3种微藻-小球...
关键词:藻际环境 生物多样性 相互作用 群体感应信号 微食物环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聚球藻的生态学研究进展》(网络优先出版)预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3期495-495,共1页郑强 贺博闻 史文卿 陈奇 林大晖 王煜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
关键词:蓝细菌 海洋生源要素 微食物环 原绿球藻 聚球藻 超微型 异养细菌 净初级生产力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DMSP的来源及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4期80-89,共10页于娟 来敬广 田继远 许瑞 王雪丹 熊婕 杨桂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22,41776085);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6YFA060130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计划项目(2015AST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521064)资助。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是一种在海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生源有机硫化物,其降解产物二甲基硫(DMS)挥发到大气中会形成云凝结核,进而对大气温度产生负反馈效应。DMSP主要由浮游植物和部分细菌生物合成,在浮游食物链和微食物环中进行...
关键词: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二甲基硫(DMS) 食物链 微食物环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理论的发展与展望被引量:1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第12期1933-1944,共12页张传伦 孙军 刘纪化 蔡阮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8YFA0605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6134、41606134、41530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851210和91751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41861144018);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项目”(编号:DY135-E2-1-04);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ZDSYS201802081843490)资助
微生物是驱动海洋元素循环的主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半个世纪海洋研究的一个谜团就是"为什么有着一个相当于大气CO2碳总量的惰性溶解有机碳(Recalcitran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DOC)库在海洋中长期存在?".生物...
关键词:微型生物碳泵 生物泵 微食物环 惰性溶解有机碳 海洋碳循环 
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微食物环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碳需求的贡献被引量:1
《海洋与湖沼》2019年第6期1334-1342,共9页杜美荣 李凤雪 方建光 高亚平 房景辉 蒋增杰 王同勇 
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资助,2016YFE011260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6147号;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渔业科技青年人才计划项目,2018-MFS-T13号;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容量评估与管理岗位,CARS-49号
采用海域大规模调查和模拟现场流水法测定了桑沟湾海域微食物环主要组分生物(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鞭毛虫和纤毛虫)在桑沟湾的季节分布和对长牡蛎食物来源的贡献。对桑沟湾海域浮游生物现存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微食物环生物丰度和生物量...
关键词:微食物环 微微型浮游生物 原生动物 纤毛虫 长牡蛎 碳需求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生态学报》2017年第5期1639-1649,共11页张喆 王晓红 巩秀玉 刘永 廖秀丽 蔡文贵 黄洪辉 
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项目(NFZX201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1100014)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了2014年春季南海北部海域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研究了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介于1.28×10~4—9.96×10~5个/m L和4.69×10~5—5.3...
关键词:微食物环 浮游病毒 浮游细菌 南海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生态研究被引量:1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段翠兰 陈静 张永江 邹勇 张莉 杨振 王一鸣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3)3049)
探讨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中草型与藻型两种生态系统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差异,对东太湖与西太湖6个站位进行现场试验和调查,运用稀释-流式细胞仪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太湖水体20μm以下的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日...
关键词:太湖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微食物环 
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及碳流途径被引量:4
《渔业科学进展》2015年第4期35-43,共9页蒋增杰 杜美荣 姜绪 梁峻 赵学伟 刘毅 张媛 张晓芳 方建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13B0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獐子岛碳汇专项(20603022011003);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48)共同资助
根据2011年6月、10月、12月和2012年4月4个航次对獐子岛海域水温、分粒径Chl a浓度、透明度等参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hl 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光合固碳能力及碳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表、底...
关键词:粒径结构 浮游植物 微食物环 虾夷扇贝 獐子岛 
海洋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Amoebophrya spp.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海洋学报》2014年第6期1-9,共9页李才文 
国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206145);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41121064);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5015-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创新工程青年人才前沿项目(Y12333101Q)
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Amoebophrya是一类广泛寄生于纤毛虫类、放射虫类、甲藻类等海水浮游生物的原生生物,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地中海等营养盐丰富、宿主密度较高的河口和近海水环境中普遍存在,是海洋浮游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
关键词:寄生性甲藻 有害藻华 微食物环 生活史 多样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