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养细菌

作品数:216被引量:113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肖天刘建伟李卓佳蔡俊鹏王国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指示细菌动态分布评价辽河口水质污染状况
《海洋湖沼通报》2023年第4期128-136,共9页黄慧玲 明红霞 李梦飞 戴媛媛 苏洁 石婷婷 金媛 王斌 樊景凤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资金项目(2017YFC1404500);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XLYC1807186);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MATHAB201702)。
本研究通过对辽河口的水质卫生安全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了解辽河口表层水体中肠球菌、弧菌和异养细菌的动态分布情况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减少人体健康风险,提供水质管理对策建议。于2018年6月、9月对辽河口表层海水中肠球...
关键词:辽河口 肠球菌 弧菌 异养细菌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南美白对虾仔一代生物絮团法工厂化养殖试验被引量:1
《中国水产》2023年第6期63-64,共2页孙志新 孙钊 杨超 田丽丽 刘珊 马建军 唐广刚 
生物絮团技术通过调控水体营养结构,调节水体中的C/N,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
关键词:工厂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 动物免疫力 换水量 颗粒物质 养殖试验 饲料系数 异养细菌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聚球藻的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3期301-313,共13页郑强 贺博闻 史文卿 陈奇 林大晖 王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605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145,41876150);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2021-FJ-XY-2);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170107)。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
关键词:聚球藻 碳循环 多样性 异养细菌 蓝细菌病毒 全球变化 
长江流域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水生态学杂志》2022年第6期69-77,共9页何若雪 于奭 孙平安 何师意 张春来 吴夏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2GXNSFAA035572);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6001,202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238);成都工业学院校级项目(2021ZR023)。
为探讨长江流域水体微生物和光合异养细菌基因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于2016年10月沿长江流域干流和主要一级支流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长江流域干流和主要一级支流水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和好...
关键词:光合异养细菌 空间分布 基因丰度 环境因子 长江流域 
南美白对虾淡水生物絮团循环水养殖试验
《科学养鱼》2022年第12期31-32,共2页袁林聪 蔡实旺 陈孝伟 李杰者 白寿有 李进荣 封志强 夏黎亮 李伟斌 武祥伟 
生物絮团通过异养细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氮与菌体蛋白,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养殖水体中保持一定量的生物絮团,对净化养殖水体水质、降低饵料系数、减少病害等作用显著;并且可操作性强,可以人为向水体...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 饵料系数 高效养殖 菌体蛋白 循环水养殖 异养细菌 有益微生物 有机污染物 
海洋浮游植物和藻际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5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3期3-21,共19页王慧 蔡润林 甘永亮 陈悦蓉 李灵钰 杨小雨 谢建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205111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2B151520017);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606)。
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是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的基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浮游细菌是海洋环境中另一类重要的微生物,介导着碳、氮、磷、硫、铁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浮游植物会向四周的海水中释放...
关键词:浮游植物 异养细菌 相互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活性物质 
北部湾沿岸三种常见赤潮藻类对浮游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的影响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年第3期414-422,共9页陆家昌 陆敏桢 李杰 赖俊翔 庄军莲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GXNSFAA138194);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桂科AA17202020)。
本研究向自然海水中接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游离单细胞进行培养,比较不同赤潮藻类对海洋浮游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的影响。结果发现,红色哈卡藻和中肋骨...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中肋骨条藻 红色哈卡藻 球形棕囊藻 异养细菌 微型鞭毛虫 纤毛虫 
异养细菌作用下岩溶水体惰性有机碳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地球学报》2022年第4期438-448,共11页何若雪 李强 于奭 孙平安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岩溶地球化学”(编号:2015GXNSFGA139010);成都工业学院校级项目(编号:2021ZR023)联合资助。
惰性有机碳(RDOC,Recalcitran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作为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碳,可以在水体中保存数千年,构成长期碳储。岩溶区浮游植物利用岩溶水中丰富的HCO–3进行光合作用,为异养细菌生长提供充足的有机质底物,促进异养细菌...
关键词:惰性有机碳 异养细菌 生物效应 水动力条件 岩溶水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聚球藻的生态学研究进展》(网络优先出版)预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3期495-495,共1页郑强 贺博闻 史文卿 陈奇 林大晖 王煜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
关键词:蓝细菌 海洋生源要素 微食物环 原绿球藻 聚球藻 超微型 异养细菌 净初级生产力 
海洋微微型蓝藻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海洋科学》2022年第4期123-132,共10页周玉婷 李佳霖 赵振军 秦松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COMS2020Q09)。
菌藻相互作用是海洋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海洋微微型蓝藻(Marine picocyanobacteria)是遍布全球海洋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在全球碳循环和微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原绿球藻属(Prochlorococcus)和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是海洋...
关键词:海洋微微型蓝藻 聚球藻 原绿球藻 异养细菌 菌藻相互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