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不稳定性

作品数:678被引量:157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房殿春来茂德罗元辉周晓东刘为纹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浙江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内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年第93期40-41,57,共3页张楚悦 付必莽 苏莹珍 危群 谢楠 曹凡 杨裔坚 
结直肠恶性肿瘤是高度异质性疾病,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在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五,有着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微卫星不稳定是由于DNA错配修复蛋白功能缺陷而导致的,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它...
关键词:结直肠癌 DNA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不稳定性 
线粒体异常与结直肠癌
《胃肠病学》2009年第3期181-183,共3页崔海宏 韩英 王志红 王继恒 
最近研究已证实许多肿瘤中存在线粒体突变,如点突变、大片段缺失以及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微卫星不稳定性,而正常组织中却未发现。目前尚不能证明线粒体突变是肿瘤形成的惟一原因,但其在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簇引起的DNA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
关键词:线粒体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突变 
原发性肝癌组织MSI检测及意义
《山东医药》2006年第19期74-75,共2页王继生 汤朝晖 徐鲁白 周斌 
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 S I)情况,发现APC、p53、BART-Ⅱ、BAT-26及BAX基因的9个位点的M S I与有无HBV感染、肿瘤大小及有无肝内转移有关,在肿瘤早期及晚期都是高M S I状态,肿瘤组织边缘...
关键词: 肝细胞 微卫星不稳定性 PCR-SSCP 
燃煤型砷中毒皮损D9S287、D13S153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被引量:1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第7期448-449,共2页蒋玲 张信江 吴淼 郑庭铭 袁伟 杜辉 周运书 
贵州省省长资金(C-197)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科研基金(200130)
我们在既往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与p16、p53基因紧密连锁的D9S319、TP53.PCRl5两个微卫星位点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1].为了进一步探讨砷中毒致皮...
关键词:燃煤型 砷中毒 皮损 D9S287 D13S153位点 微卫星 不稳定性 LOH 皮肤癌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损PTCH基因D9S287和D9S180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观察被引量:2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蒋玲 张信江 吴淼 袁伟 郑庭铭 
贵州省省长资金(C-197);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科研基金(200130)
目的观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损组织中PTCH基因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临床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D9S287、D9S180两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的燃煤型砷中...
关键词:患者 燃煤型砷中毒 皮损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性丢失 基因 S180 位点 PCR扩增 微卫星多态性 
溃疡性结肠炎及伴发癌的p53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被引量: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第2期108-114,共7页李君 来茂德 黄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770 2 97)资助项目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不典型增生、癌变组织的 p5 3基因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况。方法 :采用SP法检测 2 1例 70个手术切除的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和 2 5例正常人的 P5 3蛋白表达 ;人工微切割 - PCR- SSCP/HA-克隆测序技术检测溃疡性...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P53基因 微卫星不稳定性 DNA序列分析 
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及其意义的探讨被引量: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第3期512-515,共4页刘平 张小勇 邵耘 赵志泉 
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No.BS98028~~
目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的发生可能是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的一系列基因变异累积引起胃黏膜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所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DNA 基因组不稳定的重要标志,研究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MSI 的存在情况,有助于从...
关键词:胃黏膜异型增生 微卫星不稳定性 胃癌 癌前病变 PCR-SSCP技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研究
《白血病》1998年第3期152-155,共4页范振斌 宋玉华 李戈 马小彤 邵宗鸿 
国家自然基金
为了探讨骨髓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采用PCR放射自显影法分析了位于5P,17P和18q染色体上的Mfd27,Mfd41和DCC微卫星序列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14例MDS患者恶...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 杂合性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CC基因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被引量:7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年第12期643-646,共4页朱平 薛海鹏 虞积仁 白仁奎 王丽辉 武淑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为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情进展中是否发生基因改变,用PCR及限制性酶谱分析17例MDS患者骨髓DNA的DCC抗癌基因中的微卫星(TA)26N28(AT)8序列和多态性D18S8位点,探索基因的微卫星序列的...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DCC基因 微卫星 不稳定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