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诗歌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文斌张晶马峰陈涵平王晓初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武汉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长江学术》《中外诗歌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十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暨"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国师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19年6月1-2日,第十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暨“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来自10多个东南亚国家的诗人和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研讨会由副校长朱文斌教授主持。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东南亚国家 诗歌研究 华文 人大 国师 外国语学院 专家学者 
“中国性”在东南亚华文诗歌中的百年嬗变——评朱文斌《东南亚华文诗歌及其中国性研究》被引量:5
《文艺争鸣》2018年第5期155-160,共6页马峰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7WKPY93)的阶段性成果
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朱文斌是对诗歌研究最为执着且极具影响的一位新生代学者。自1997年开始,他先师从陈贤茂教授攻读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硕士,其后又以《东南亚华文诗歌与中国性》为题完成博士论文。2006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学术专...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 华文诗歌 中国性 朱文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嬗变 诗歌研究 文学史研究 
放逐·乡愁·寻根——论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三大文化母题被引量:4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133-142,共10页朱文斌 
"放逐"、"乡愁"与"寻根"是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三大文化母题。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同构关系,放逐意味着漂泊,漂泊带来无限乡愁,乡愁寄托于寻根,拓展和丰富了东南亚华文诗歌的表现内涵。东南亚华文诗歌在中国性与本土性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将...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诗歌 放逐 乡愁 寻根 文化母题 
论早期东南亚华文诗歌的本土化运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年第2期40-45,共6页朱文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10CZW053]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早期东南亚华文诗歌的本土化运动一直与其呼应中国新诗的格局相对抗,由潜流暗涌到蔚然成风,期间经过了南洋色彩的提倡、地方文艺的论争以及文艺独特性的大讨论等,虽然不可避免地受时代、政治、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但本土化这一过程最...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诗歌 本土化运动 南洋色彩 马华文艺独特性 
东南亚华文诗歌复杂的文化认同——以若干代表性诗歌为例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7-14,共8页陈涵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在流散生活中,文化认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从东南亚华文诗歌若干代表性文本来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为认同迷失、认同分裂、认同持守、认同新建等几个方面,对这种复杂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既有利于我们准确地解读流散书写,也有利于我...
关键词:流散 文化认同 东南亚 华文诗歌 
当代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节日想象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116-120,共5页张晶 
文化是人类编织的意义之网,节日是民族用行动与符号书写的文化文本。在东南亚华文诗歌对春节、端午和中秋三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学想象中,"中国"成为了一个集神话、民俗、仪式于一体,充满着符号与象征的世界。共存于海外华人社会中的民...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诗歌 中国节日 想象 
论东南亚华文诗歌的现代化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80-84,共5页朱文斌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10CZW053)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在全球化语境下,一味强调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相冲突的一面,而忽视/不见它们之间的融合以及更高程度的冲突和再融合,就是片面地理解东南亚华文诗歌的现代化。因而,东南亚华文诗歌在接受西方中心话语影响的同时,主动追求一种...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诗歌 现代化 世界性 民族性 融合 
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10年第3期179-179,共1页张晶 
东南亚华文诗歌通过艺术的想象在言说“中国”的同时,也透露了更多关于东南亚社会历史文化、东南亚华族命运以及华人身份认同等丰富的文化信息,达到了言说存在进而整合自我的功能。在远离中国本土的东南亚华文诗歌创作中,不同代际的...
关键词:中国想象 华文诗歌 东南亚 社会历史文化 华人作家 “中国” 文化信息 身份认同 
《跨国界的追寻》序
《华文文学》2006年第5期101-102,共2页陈贤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以柳永的词来形容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第二种境界,我则借用这两句来形容朱文斌从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执着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拼搏和无休无止的追求.……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 东南亚华文诗歌 文斌 中国性 
中国情结与南洋认同——论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两种“悖论”情绪
《中外诗歌研究》2006年第3期169-172,共4页朱文斌 王晓初 
二战结束后,西方列强恢复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却不同程度地遭到当地居民的反抗,这种反殖运动一直持续到50年代以后。当东南亚各国相继脱离殖民统治建立新兴的民族国家之后,却由于害怕中国强人的政权以及“赤化”的现实,不但...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 中国情结 华文诗歌 情绪 悖论 南洋 殖民统治 民族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