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行为

作品数:173被引量:48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沈志民刘艳梅祝天智赵小仕张德芬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法律界限分析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4年第11期45-47,共3页姜兵尧 
权益受到损害时,权利人有权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但在社会维权规范意识还有待提高的背景之下,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法律界限还有待明晰。关于过度维权行为之定性,学界目前存在有罪说、无罪说、区分说三种观点。对于过...
关键词:过度维权 敲诈勒索罪 法律界限 
消费者维权行为和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6期137-140,共4页高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若是过度维权,则很容易被评价为带有威胁、恐吓性质的敲诈勒索。敲诈勒索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简单的罪状形式,导致实践中常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对此,理...
关键词:消费者 维权行为 敲诈勒索 权利保护 
专利商业维权行为的问题分析与规制路径
《中国审判》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叶明鑫 刘慧 
近年来,专利商业维权行为频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专利商业维权行为客观上虽不具有违法性,但本质上属于“借讼牟利”,既占用稀缺的司法资源,影响审判效率,还有可能阻碍专利法实现激励创新的制度目的。为此,有必要针对专利商业维权问题...
关键词:商业维权 司法审判 审判效率 司法资源 专利法 公正高效 激励创新 有效规制 
消费维权指南与提示
《检察风云》2024年第5期16-17,共2页李博雄 
消费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大的购买力及旺盛的产品需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者的产品创新升级,提升了市场活力。然而,由于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不对等以及法律知识的缺乏,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往往处于被...
关键词:维权行为 消费维权 经营者利益 刑事风险 销售行为 质量瑕疵 市场活力 欺诈性 
民刑交叉视野下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界分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张建军 王慧婧 
经济消费领域,消费者以维权名义向商家索要财物,否则就将商品瑕疵或其他商家过错进行举报或是曝光的行为究竟属于维权行为还是敲诈勒索行为,一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民刑交叉问题。该行为的界分之所以存在困境,主要原因是对于其究竟是否存...
关键词:民刑交叉 过度维权 敲诈勒索 剥削原则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司法认定及其责任承担——基于126份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裁判文书的分析
《晟典律师评论》2023年第1期62-73,共12页马原 杨玉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越发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知识产权对于不同市场主体的价值内涵存在区别。不论是出于保护自身创新成果的目的,还是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抑或是为满足商业运营的...
关键词:知识产权 裁判文书 司法认定 维权行为 恶意诉讼 市场主体 商业运营 产权保护力度 
网络图片著作权钓鱼式维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河北企业》2023年第6期142-144,共3页董格格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网络图片著作权钓鱼式维权案件也频繁发生。网络图片著作权钓鱼式维权案件的频发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而且会扰乱图片市场秩序。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图片著作权钓鱼式维权案...
关键词:知识产权 钓鱼式维权 著作权侵权 图片侵权 
征信维权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银行家》2023年第3期124-127,共4页张小龙 
异议、投诉及诉讼是征信信息主体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寻求救济的规范途径,是“征信为民”的法律体现和实践。近年来,征信维权案件逐渐呈现形式非常规化、动机非理性化、争议非典型化的特点。根据现有的法律和制度,基层人民银行在甄别...
关键词:维权行为 基层人民银行 征信维权 非理性化 维护权益 引导信息 潜在隐患 呈现形式 
打击“碰瓷式维权”行为刻不容缓
《人民法治》2023年第4期54-54,共1页钟影 
“碰瓷式维权”中的“碰瓷”是指被碰瓷一方本无侵害碰瓷者的主观过错,但因碰瓷者的故意行为使得被碰瓷一方被动造成碰瓷者人身或财产损害,或表面看起来有损害的情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因...
关键词:财产损害 主观过错 碰瓷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故意行为 维权 恶意诉讼 
过度维权案件中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49-52,共4页常丽君 
近年来,我国审判实践对于部分过度维权行为做出入罪处理,置以敲诈勒索罪的罪名,此判决未免过于严苛。在消费者维权的案件中,判断消费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维权基础是第一要务,然后判断商家是否因过度维权行为遭受到了实质性的法益侵害,在此...
关键词:过度维权行为 权利行使 敲诈勒索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