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观念

作品数:127被引量:19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承学李冠兰吕红光党圣元熊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六经之学到文体之学: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一种集体认同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6期67-69,共3页吴承学 
六经是中国思想文化之根源,是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知识体系。从文体学角度看,六经记录了中国早期的文体范例,较为详细而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早期的思想学术与文体特征,并作为权威范本影响了后代文体的形成。六经体制具有中国早期文体系统...
关键词:思想学术 中国思想文化 集体认同 文体学 系统模型 文体特征 六经 发展史 
“器体道用”说的来源及其文体学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1期169-170,共2页王秀臣 
崔憬《周易探元》对周秦诸子以来形成的“道体器用”思想进行彻底反叛,提出“器体道用”说,为易学转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事实证明其影响远远超出易学甚至哲学领域,文学理论也随之发生了某种意义上的转型,对文体观念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体观念 文体学意义 周秦诸子 反叛 易学 哲学领域 转型 
变则通:在文化磨合中建构近代文体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4期96-97,共2页李继凯 
文体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也是在“文化磨合”中渐变、发展的。近代文学/文体的发展演变亦然,也是在中外磨合、新旧磨合的近代文化的生态环境中生成、建构的。而其生成、建构的取向即是走向更具有包容性、丰富性的“大现代”。在建构...
关键词:近代文学 文体观念 文学实践 玉汝于成 磨合 现代文学 变则通 近代文人 
文辞称引与文体观念的发生——中国早期文体观念发生研究被引量: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89-90,共2页吴承学 李冠兰 
文体的发生与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对前者的研究聚焦于文体的客观存在之发生.而对后者的研究则是在观念层面的追本溯源。独立的文体观念的发生往往晚于相关文体的发生。称引作为文献中一种常见的话语方式.其中关涉到文体...
关键词:文体观念 中国早期 文辞 话语方式 文体学 
《文选》与其广、续、补遗之作文体分类之比较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4期199-199,共1页孙津华 
由于时代变迁、观念演进、实际创作情况的不同,使《文选》与其广、续、补遗之作在文体立类、归类和收录范围上呈现或同或异的面貌。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看到随时代思潮而演变的文体观念、文体意识对《文选》广续补遗之作在文体上的...
关键词:文体分类 《文选》 补遗 时代变迁 创作情况 收录范围 文体观念 时代思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